《小蝌蚪找媽媽》的備課札記
來源:網(wǎng)友投稿 發(fā)布時間:2020-05-17 10:24:51
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人教版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34課)一課時,我們在引導學生了解青蛙生長的自然科學知識后,還要引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掌握小蝌蚪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人文知識。
一、學習小蝌蚪正確地對待困難和失敗
1.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就主動的而且很有禮貌的去尋求別人的幫助。
小蝌蚪們不知道媽媽在哪里,它們想找到媽媽,它們就主動而且很有禮貌地去問鯉魚阿姨,希望得到鯉魚阿姨的幫助。
2.在失敗面前不氣餒。
為了尋找到媽媽,小蝌蚪經(jīng)歷了失敗,但它們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自己尋找媽媽的信念,繼續(xù)為尋找媽媽想方設(shè)法,最后終于戰(zhàn)勝了困難和失敗,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二、學習小蝌蚪團結(jié)協(xié)作的良好作風
為了找到自己的媽媽,小蝌蚪們從開始到結(jié)尾都是團結(jié)在一起的(從插圖中可以看出,五只小蝌蚪從蝌蚪長成青蛙始終都是在一塊的)。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即使在沒找到媽媽時,也沒有一個退卻,它們一起生活一起想方設(shè)法尋找媽媽,直到找到了媽媽,它們都是高高興興的在一起。
三、學習小蝌蚪勤于觀察、思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
小蝌蚪在找到媽媽失敗后,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策略,把鯉魚阿姨和烏龜說的媽媽的特征進行了綜合比較,再結(jié)合了自己現(xiàn)在的體態(tài)特征,終于找到了媽媽。
第一次找媽媽:小蝌蚪邏輯思維發(fā)生錯誤,沒能找著媽媽。
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因為:烏龜有四條腿,所以:烏龜就是我們的媽媽。
結(jié)果:判斷錯誤,烏龜不是我們的媽媽。
原因:青蛙媽媽不光有四條腿、寬嘴巴,還有碧綠的衣裳、頭頂上還有一對大眼睛、第二次找媽媽:小蝌蚪在找到媽媽失敗后,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策略,把鯉魚阿姨和烏龜說的媽媽的特征進行了綜合比較,再結(jié)合了自己現(xiàn)在的體態(tài)特征,終于找到了媽媽。
“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鯉魚阿姨說的,“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烏龜說的,荷葉上蹲著的那只大青蛙就和鯉魚阿姨、烏龜說的差不多,只不過它還有雪白的肚皮呢──小蝌蚪觀察到的。
不過,我們現(xiàn)在也是四條腿、寬嘴巴、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也有白白的肚皮,我們和荷葉上的那只青蛙簡直就是一模一樣──小蝌蚪們自己觀察到的。
荷葉上蹲著的那只大青蛙就是我們的媽媽!──小蝌蚪的判斷。
結(jié)果:判斷正確──大青蛙就是我們的媽媽。
四、學習小蝌蚪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存在的哲理:不光是愛媽媽才去找媽媽,更重要的是要向媽媽學會生活的本領(lǐng)
你看:小鯉魚有媽媽,真幸福!鯉魚媽媽還在教小鯉魚捕食,讓小鯉魚學會生活的本領(lǐng)呢!那我們的媽媽呢?我們不應(yīng)該自個兒在這里游來游去,盡管我們十分自由和快活。我們也應(yīng)該找媽媽去,讓我們的媽媽也教我們捕食,我們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lǐng),否則,我們長大以后就無法生存。于是,小蝌蚪們費盡了千心萬苦,終于找到了媽媽,并跟著媽媽開始了學習捕食(最后一幅插圖上,三只小青蛙在看著媽媽捕食──在領(lǐng)會捕食要領(lǐng);另外兩只小青蛙,一只也學到了捕食本領(lǐng)──正捕到一只小昆蟲,而另一只小青蛙則正準備試用自己學到的本領(lǐng)──試著捕捉一條飛著的小昆蟲。)。


猜你喜歡
- 一個冬天的早晨,兔媽媽要出去找一個大蘿卜,小白兔嚷著也要去,兔媽媽說:“外邊冷,你還是在家里烤火吧!”可是兔媽媽不放心,就在院子里堆了一個可
- 本設(shè)計致力于體現(xiàn)新課程概念:結(jié)合兒童熟識的生活材料、生活經(jīng)驗,充分利用識字資源;力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
- 小學語文人教版《兩只鳥蛋》,講的是一個小男孩從樹杈上取下兩只鳥蛋后通過媽媽的教育把鳥蛋送還的故事。在進行教學時,我先用課件放出圖片:一個鳥窩
- 一、音樂情景體驗導入(播放樂曲《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學生自發(fā)隨音樂節(jié)奏拍掌)師:聽過這首歌沒有?生:沒有。師:這首歌呀,叫《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
- 《跑進家來的松鼠》文章主旨文章寫的是一只松鼠跑進我們家后,在我們家接二連三發(fā)生的一些趣事:1、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面 * 什么的
- 教學目標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業(yè)、本、平、書”4個字,認識新偏旁“ㄔ”;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詞句。3、通
- 教學流程課前播放《獅子王》動畫片。一、角色見面,導入新課。1.見過獅子了吧,能說說獅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師生交流,知道獅子威武,是森林
-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根據(j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蘭蘭過橋授課后的反思所編,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幫助!《蘭蘭過橋》是一篇融科學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知識
- 教學目的:1、引導家長培養(yǎng)學生課外識字、課外學習語文的意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興趣。2、、引導學生在情景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學會
- 《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反思本篇略讀課文文字淺顯,采用預習、自學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生生互助的學習交流。此環(huán)節(jié)重在通過思維交流、朗
- 教材分析:《蘑菇該獎給誰》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參加跑步比賽的故事。它告訴小朋友們要有勇氣
- 《畫》教學反思《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
-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
- 《畫》是浙教社義務(wù)教育課程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jīng)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
- 從一年級下冊開始,人教版教材中識字的編排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隨課文識字;二是在語文園地中識字;三是編排了單獨的識字課。其中單獨的識字課編排得
- 198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課文第一課 春 天冰雪融化 種子發(fā)芽 果樹開花我們來到小河邊,來到田野里,來到山岡上。我們
- 童話的教學兒童最喜歡新奇有趣的故事。童話,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chǔ)上,通過幻想,采取擬人的方法寫出來的作品。童話的故事性強,象《白雪公主》、《灰
- 漢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語言之一。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尤其是近百年來的改良,漢語的詞匯不斷增加(語義也有較好的繼承性);近代以來,漢語也從各種外
-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三個生字。2、能根據(jù)自己的體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仿照課文試編兒歌。3
- 《風不能把陽光打敗》閱讀理解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4題。風不能把陽光打敗畢淑敏①“但是”這個連詞,好似能把皮坎肩綴在一起的絲線,多用在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