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古詩文作品
朝代:清代,已收錄89篇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
人物評價
曾國藩(1811~1872)晚清重臣,湘軍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初名子城,字居武,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今雙峰)人。
曾國藩出生普通耕讀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zhàn)后攻滅太平天國。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梢哉f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曾國藩與胡林翼并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后世稱“曾文正”。
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平時有感于政治廢弛,主張以理學經世。
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清廷震恐。適曾國藩丁母憂在籍,奉旨前往長沙,幫同湖南巡撫辦理練。遂招募農民為營勇,任用儒生為將佐,朝夕訓練,號“湘勇”(湘軍)。1854年初,湘軍練成水陸師1.7萬余人,會集湘潭,誓師出戰(zhàn)。軍初戰(zhàn),連敗于岳州(今湖南岳陽)靖港,曾國藩為此憤不欲生,投水 * ,被其左右救起。后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詔署湖北巡撫。此后用兵更為謹慎。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勢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長期只以侍郎虛銜領兵。
1855年初,進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軍重創(chuàng),守南昌。1858年6月,曾國藩奉詔出辦浙江軍務。1860年清軍江南大營徹底敗潰后,加兵部尚書銜,授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從此,不但擁有兵權,而且掌握方大權。次年9月,督其弟曾國荃攻陷安慶。11月,加太少保銜,奉命統(tǒng)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旋朝廷舉薦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
1862年,以安慶為大本營,命曾國荃部沿江東下,直逼天京;左宗棠部自江西進攻浙江;命李鴻章部自上海進攻蘇南,對太平天國實行戰(zhàn)略包圍。10月,湘軍與李秀成等部數十萬太平軍在天京城外激戰(zhàn),持續(xù)圍困天京。至1864年7月,終于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對太平天國起義的鎮(zhèn)壓。朝廷褒功,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賞雙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國藩奉命督辦直隸(約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zhèn)壓捻軍。他駐營徐州,先后采取重點設防、憑河筑墻、查辦民圩的方略,欲在黃河、淮河之間,運河以西,沙河、賈魯河以東的區(qū)域殲滅捻軍,因師久無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鴻章接替,命其回兩江總督本任。
1867年,調任直隸總督。1870年6月,天津發(fā)生教案,奉命前往查辦,屈從法國勢力,處決、遣戍官民數十人,受到社會輿論譴責。9月,還任兩江總督。曾國藩重視采用外國 * ,主張“師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年,設立安慶內 * ,制造“洋槍洋炮”,后又試制小火輪船。
1863年,造成“黃鵠”號輪船,并派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1865年至1866年,與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總局等軍事工業(yè)。后為之積極籌措經費,派遣學童赴美留學,成為清末興辦洋務事業(yè)的首創(chuàng)者。曾國藩畢生服膺程朱理學,又主張兼取各家之長,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后期領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贈太傅,謚文正。
后人輯其所著詩、文、奏章、批牘等為《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古詩文(第1頁):
- 忽憶他時襄水上,惡風半夜撼春雷。舟人捩舵聲同泣,客子扶床面已灰。仰荷皇天全薄命,信知浮世等輕埃。汝今歸去復何似?回首世途誠險哉。
- 我行度柴關,山關驚我馬。密雪方未闌,飛花浩如瀉。萬嶺堆水銀,乾坤一大冶。走 * 橫奔,凍禽竄荒野。揮手舞巖巔,吾生此瀟灑。忽憶少年時,牽狗從豬者。射虎層冰中,窮追絕壁下。幾歲馳虛名,業(yè)多用逾寡。久逸筋力頹,回頭淚盈把。
- 無端繞室思茫茫,明月當天萬瓦霜??上Я枷肇W?,遙憐諸弟在何方。紛紛書帙誰能展,艷艷燈花有底忙?出戶獨吟聊妄想,孤云斷處是家鄉(xiāng)。
- 岳麓東環(huán)湘水回,長沙風物信佳哉!妙高峰上攜誰步?愛晚亭邊醉幾回。夏后功名馀片石,漢王鐘鼓撥寒灰。知君此日沉吟地,是我當年眺覽來。
- 向晚嚴需破屋寒,娟娟纖月倚檐端。自給行篋殷勤覓,苦索家書展轉看?;潞G閼严s翼薄,離人心緒繭絲團。更憐吳會飄零客,紙帳孤燈坐夜闌。
- 無窮志愿付因循,彈指人間三十春。一局楸枰虞變幻,百圍梁棟藉輪囷。蒼茫獨立時懷古,艱苦新嘗識保身。自愧太倉縻好爵,故交數輩尚清貧。
- 去年此際賦長征,豪氣思屠大海鯨。湖上三更邀月飲,天邊萬嶺挾舟行。竟將云夢吞如芥,求信君山刬不平。偏是東皇來去易,又吹草綠滿蓬瀛。
- 一病多勞勤護措,嗟君此別太匆匆。二三知己天涯隔,強半光 * 路中。免走會須營窟穴,鴻飛原不計西東。讀書識字知何益?贏得行蹤似轉蓬。
- 十年長隱南山霧,今日始為出蛐云。事業(yè)真如移馬磨,羽毛何得避雞群。求珠采玉從吾好,秋菊春蘭各自芬。嗟我蹉跎無一用,塵埃車馬日紛紛。
- 余少淪踐貧,學書等畫漫。中歲愉太倉,誤為金紫絆。文字雖所攻,淺嘗不能半。邇來又十年,拋棄如土炭。豈謂選佛場,謬來事襄贊!列仙盛瀛洲,腰魚何璀璨!禁院扃重帳,沉沉窅掛觀。鍵戶無一營,馳箋斗豪翰。蘸藍掃秋葉,斯須復堆案。眾雛亦好事,奔命極雨汗。戴嵩圣云孫,三絕天所嘆。干謁填其廬,鐵門說三換。朅來困棘闈,逢人匄脫腕。為余寫新竹,風筠??潄y。呵壁呼者可,笙采何足算!我雖不解畫,嗜古頗知岸。但得琴中趣,何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