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崔復初《荊公讀書堂》:
一樹秋風啼老烏,鐘山猿鶴近何如。
六經不載青苗法,不識當時讀甚書。
注釋參考
六經
六部儒家經典?!肚f子·天運》:“ 孔子 謂 老聃 曰:‘ 丘 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薄稘h書·武帝紀贊》:“ 孝武 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顏師古 注:“六經,謂《易》、《詩》、《書》、《春秋》、《禮》、《樂》也?!?漢 以來無《樂經》。今文家以為“樂”本無經,皆包含于《詩》、《禮》之中;古文家以為《樂》毀于 秦始皇 焚書。參見“ 六藝 ”。
青苗法
也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 宋 王安石 新法之一。其法以諸路常平、廣惠倉所積錢糧為本,在春夏兩季青黃不接時出貸給民戶。春貸夏收,夏貸秋收。每期收息二分。本意在以低息限制豪強盤剝,減輕百姓負擔,但因在施行中弊端層出,又遭到保守派的反對而廢止。以后興廢無常,原意也漸喪失。《宋史·食貨志四上》:“於 陜西 轉運司私行青苗法,青散秋斂,與 安石 意合。至是,請施行之 河北 ,於是 安石 決意行之,而常平、廣惠倉之法遂變而為青苗矣?!薄端问贰ね醢彩瘋鳌罚骸扒嗝绶ㄕ?,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薄秊in{1*1}瓶{1*1}梅詞話》第七八回:“那時只是上納秋糧,后吃宰相 王安石 立青苗法增上這夏稅?!币嗍》Q“ 青苗 ”。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及 王安石 為相,始行青苗、助役、農田、水利,謂之新法?!薄端问贰な池浿舅纳稀罚骸芭_諫官 呂公奢 、 孫覺 、 李常 ……等皆以論青苗罷黜?!?/p>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对姟ご笱拧せ室印罚骸安蛔R不知,順帝之則?!?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p>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吨芏Y·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鄭玄 注:“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p>
當時
當時 (dāngshí) 前文提到的或所指的那時 then;at that time;for the moment 當時的形式 指過去發(fā)生某事的時候 now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宋· 沈括《夢溪筆談》 人民當時給他重大榮譽 當時 (dàngshí)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right;immediately;right away;at once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崔復初名句,荊公讀書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