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佚名《導(dǎo)引》:
龜書畀姒,歷數(shù)在皇躬。
揖遜仰高風(fēng)。
鼎湖龍去遺弓墮,冠劍鎖深宮。
涂山齊德翊成功。
仙魄蚤賓空。
珍臺(tái)閑館棲神地,獻(xiàn)饗永無(wú)窮。
注釋參考
鼎湖龍去
同“ 鼎成龍去 ”。 唐 杜甫 《驪山》詩(shī):“ 鼎湖 龍去遠(yuǎn),銀海雁飛深?!?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三:“ 荊公 《字説》成,以為可亞六經(jīng)。作詩(shī)云:‘ 鼎湖 龍去字書存,開闢神機(jī)有圣孫?!?明 秦夔 《同金廣信宗器游番湖》詩(shī):“ 鼎湖 龍去不復(fù)返,只有雁鶩飛茫茫。”
遺弓
(1).《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鬚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鬚,龍鬚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鬚號(hào),故后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hào)。”后以“遺弓”指 黃帝 騎龍升天時(shí)墜落的弓。《宋史·樂(lè)志十六》:“ 鼎湖 龍去遺弓墮,冠劍鏁深宮?!?清 顧炎武 《登岱》詩(shī):“何人得昇仙,遺弓名烏號(hào)?!?/p>
(2).據(jù)《史記·封禪書》載,傳說(shuō) 黃帝 騎龍升天時(shí),“墮 黃帝 之弓”。后以“遺弓”為帝王死亡的委婉語(yǔ)。 南朝 梁 沉約 《齊武帝謚議》:“慕切遺弓,哀同遏密?!薄杜f唐書·哀帝紀(jì)》:“朕祗荷丕圖,仰惟先訓(xùn),方迫遺弓之痛,俯臨同軌之期?!?明 唐順之 《朝謁長(zhǎng)陵》詩(shī):“遺弓仙馭遠(yuǎn),上食繐帷張?!?/p>
(3).《呂氏春秋·貴公》:“ 荊 人有遺弓者,而不肎索,曰:‘ 荊 人遺之, 荊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遺弓”指丟失而為他人得到對(duì)他人也有益處的事物。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shī)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悲哉墮世網(wǎng),去之若遺弓?!?/p>
冠劍
古代官員戴冠佩劍,因以“冠劍”指官職或官吏。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事詣?dòng)臆娊ㄆ酵酢罚骸俺S擂o冠劍,弋釣畎壑?!?宋 司馬光 《楚宮行》:“滿朝冠劍東方明,宮門未啟君朝醒?!?/p>
深宮
宮禁之中,帝王居住處。 戰(zhàn)國(guó) 楚 宋玉 《風(fēng)賦》:“故其清涼雄風(fēng),則飄舉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宮?!?唐 梁鍠 《長(zhǎng)門怨》詩(shī):“空殿看人入,深宮羨鳥飛?!?清 馬鑾 《如姬》詩(shī):“符出深宮人不覺(jué),千秋知己是 夷門 。”亦借指帝王?!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耙惶煤蜌?,da{1*1}法小廉,不但省了深宮無(wú)限宵旰之勞,暗中還成全了多少人才,培植了多少元?dú)?。?/p>
佚名名句,導(dǎo)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