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掇
詞典解釋
亦作“ 直裰 ”。亦作“直敪”。1.古家居常服,俗稱道袍。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一·論衣冠異制》:“ 晉 處士 馮翼 ,衣布大袖,周緣以皂,下加襴,前繫二長帶, 隋 唐 朝野服之,謂之 馮翼 之衣,今呼為直掇。”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三:“ 富鄭公 致政歸西都,嘗著布直裰,跨驢出郊?!?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無線導(dǎo)者,則謂之道袍,又曰直掇……燕居之所常用也?!?b>《儒林外史》第一回:“一個穿寳藍(lán)直裰,兩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歲光景?!?/p>
(2).指僧袍。《景德傳燈錄·普化和尚》:“將示滅,乃入市謂人曰:‘乞一箇直敠?!?元 無名氏 《東坡夢》第一折:“把我褊衫都當(dāng)沒了,至今穿著皂直掇哩?!?b>《水滸傳》第七一回:“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
0
糾錯
詩詞名句推薦
- 陪歡玉座晚,復(fù)得聽金聲——— 宋之問幸岳寺應(yīng)制
- 涕淚兩家同患難,光陰一半屬分離——— 張耒送楊補(bǔ)之赴鄂州支使
- 朝參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盧照鄰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 旋理敝裘驂蹇足,披霜得個為公來——— 張嵲至梅堂次韻
- 良會不復(fù)久,此生何太勞。——— 杜甫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 愿子聚為江夏枕,不勞麾扇自寧親。——— 蘇軾軾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數(shù)升如芡實(shí)可作枕聞梅
- 不重官于社,常尊食作天——— 李咸用和吳處士題村叟壁
- 分得秋容半,添來爽氣深——— 曹彥約中秋后一夕獨(dú)臥月臺
- 余燼淡孤星——— 張弘范木蘭花慢 征南
- 載言涉征途,途修暑氣遒——— 葉茵別韓菊山
最新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