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跡
詳細解釋
見“ 絶跡 ”。
||亦作“絕跡”。亦作“絕蹟”。1.不見蹤跡。《莊子·人間世》:“絶跡易,無行地難?!?郭象 注:“不行則易,欲行而不踐地,不可能也。”《南史·梁吳平侯景傳》:“州內(nèi)清靜,抄盜絶跡。”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君有畫鶴之誣,隱壁仙逝,則君之墨本絶跡矣?!?郭沫若 《沸羹集·答<國際文學(xué)>編者》:“大抵在初期,詩歌是最流行的,獨幕劇次之,小說則幾乎絕跡。”
2.無人跡處。 漢 王充 《論衡·道虛》:“況 盧敖 一人之身,獨行絶跡之地,空造幽冥之語乎?!?/p>
3.形跡與外界隔絕。《后漢書·杜根傳》:“周旋民間,非絶跡之處,邂逅發(fā)露,禍及知親,故不為也?!?唐 王建 《送人》詩:“與君俱絶蹟,兩念無因由?!?清 顧炎武 《贈路舍人澤溥》詩:“絶跡遠浮名,林皋託孤詣?!?/p>
4.指卓越的功業(yè)事跡。《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揆厥所元,終都攸卒,未有殊尤絶跡可考于今者也?!?b>《晉書·劉頌傳》:“樹國全制,始成於今,超 秦 、 漢 、 魏氏 之局節(jié),紹五帝 三代 之絶跡?!?/p>
- 獨凌寒氣發(fā),不逐眾花開——— 鄭述誠華林園早梅
- 奄有下國,俾民稼穡。——— 詩經(jīng)閟宮
- 年來學(xué)力荒唐甚,羞向升云頂上看——— 項安世題鹿門山絕頂升云亭
- 支離舊客公知否,私計東山作近鄰——— 宋祁丞相龐公歸政就第數(shù)有新詩傳播都下偶成拙句
- 歸心隨旅雁,萬里在滄洲。——— 王貞白九日長安作
-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 羅貫中孔明智退司馬懿
- 月華瀟灑始徘徊,時起平津雅宴開——— 張詠闕下元夕令領(lǐng)寄大有
- 顧于韓蔡內(nèi),辨眼工小字。——— 杜甫送顧八分文學(xué)適洪吉州
- 調(diào)龍引虎弄明珠,明珠出路應(yīng)須早——— 馬鈺踏云行
- 孤鸞悲影異——— 沈約豫章行
- 5賽車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