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翻譯和注釋
譯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尚ξ颐γβ德担瑓s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一統(tǒng)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上切┯⑿酆澜?,都已成了舊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fā)??蓢@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huán)往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釋
滿江紅: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稓J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fā)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
溪山:辛棄疾的溪山情節(jié)。
怪:驚異,駭疑。
緉(liàng亮):一雙。屐(jī擊):木底有齒的鞋,六朝人喜著屐游山。
塵勞:風塵勞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顧三十九年,一切皆非。
坼(chè徹):裂開。
敵:匹敵。
樓觀甫成:樓閣剛剛建成。此喻調動頻繁,難展才略。旌旗:戰(zhàn)旗。旌旗未卷:指戰(zhàn)事未休,喻復國大業(yè)未了。
轉相尋:循環(huán)往復,輾轉相繼。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問答
問:《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的作者是誰?
答: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是宋代的作品
問: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問: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 的下一句是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賞析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跋健痹弧斑^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肮帧笔遣荒苷J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xiàn)。業(yè)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shù)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wèi)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xiàn),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皡浅?,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xiàn)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保ā度龂尽O戎鱾鳌罚┒鴮O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shù)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fā)為更憤激的感慨?!皹怯^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yè)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办浩煳淳眍^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zhàn)旗,意言北伐事業(yè)未成,自己的頭發(fā)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huán)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yè)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tǒng)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xiàn)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fā),肆口而成”,自具興發(fā)感人力量。
- 至啟休沐之中靜專一室病不復飲無心慰懷性且朱門多好景,況復九秋中。積雨涼生簟,凝霜夜著桐?;标幎褦∪~,菊蕊被幽叢。閑對籃輿客,翛然此興同。
- 薜荔庵薜荔作禪庵,重疊庵邊樹。空山徑欲絕,也有人知處。
- 漁父 以上二首見大觀錄卷十七野色山光水接天。云煙縹緲思長川。收此景,老梅仙。萬頃湘江筆底
- 無夢令 藏頭 拆起早字重陽重陽教化集卷二趁心頭事少。綻玉花不老。要認良時,艷分明北道。腦。腦。照返餐
- 退居溪煙漠漠弈棋軒,筧水潺潺種藥園。醫(yī)為疾平新掃跡,客知睡美罕敲門。談余白拂懸床角,飲散空樽臥壁根。賜帛更蒙優(yōu)老詔,此生何以報君恩?
- 清平樂(壽伯母)吾家三母。先后相為壽。管領諸郎盡明秀。都是婺女星宿?;劢袢站酉取_m逾甲子周天。敬以壯椿為祝,舉觴我愿年年。
- 李才翁懶窩鸮鳴夜沉沉,蛩語露泥泥。飛云帶月來,投我襟袖裹。心自徹太虛,痱颣忽一洗。世念償盡消,萬法亦聊爾。
- 曉出西門問程廬山回懷云翁誰樓罷傳角,將啟東方明。我欲披野衣,西出湓江城。整屐休遲回,徑作匡廬行。是時涼云閣,茅屋雞互鳴。蕭蕭籬落破,已遞機杼聲。沿回且多趣,仰睇山崢嶸。湛露著草木,秋色何光榮。云樹漏初曦,小立傷前程。巖翁樂高褰,因知跋涉情。盤茲翠閣深,自照泉影清。聽猿步荒寂,乳竇百怪呈。屏障互隱見,松竹相回縈。兼懷知己多,此際莫合并。蘿陰匝道周,野卉難辨名。聊從蘭若留,危闌壓飛甍。丘垅入悵望,牛羊踐榛荊。人生如浮漚,失壯良可驚。及時不濟勝,老去懷不平。瞭然看山眼,山意爭邀迎。窮崖由此探,大笑長江橫。
- 太上皇帝圣體清康老母進封信安郡太夫人適齋清朝孝治古無倫,通籍推恩總及親。八秩升班惟二老,九齡拜命更何人。春初慶席歡猶在,歲晚宸綸喜共新。須信長年多富貴,只因同見會昌春。
- 百字謠 久雨得晴再用韻海棠開也,問底事慳晴,檐花猶落??上эL流天不借,都逐閑花浮薄。冷雨難禁,紅脂洗脫,半露膚如玉。東風解事,未教飛點吟屋。清曉多謝天公,著晴暾烘透,嫣紅重簇。欲謝看來還更好,猶自*芳艷爍。瘦杜無情,老蘇有句,未用論凄獨。春愁多少,直拚付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