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
雙闕遠(yuǎn)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鴦翼。
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
天厭虜,臣離德。
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
老子豈無經(jīng)世術(shù),詩人不預(yù)平戎策。
辦一襟、風(fēng)月看升平,吟春色。
翻譯和注釋
譯文
馬韁輕勒,西風(fēng)伴送我這個使金行客。雖已三天,我仍行道遲遲,留戀故都風(fēng)物。汴京是我的家鄉(xiāng),黍離麥秀之地,曾是繁華街陌。遠(yuǎn)眺雙闕龍鳳影,宮內(nèi)空剩鴛鸞閣。再也沒有人,持笛天津橋,傍宮闕。眼前只見苔花碧。
天助我大漢,人民懷念宋朝;金虜當(dāng)滅,他們的臣子都離心離德。愿王師,泰山壓頂行天討,快收復(fù)故國。老夫空有救國術(shù),卻無由得獻(xiàn)平戎策。只新詩準(zhǔn)備,待河清海晏,祖國統(tǒng)一。我放開歌喉,吟唱春色。
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
緩轡(pèi):放馬徐徐而行。
三宿:三天。
桑梓:故鄉(xiāng)的代稱。
鋤耰(chú yōu):前者指鋤,后者用以整地,類似耙之功用。
雙闕:宮城前供了望的樓。
龍鳳影:謂龍樓風(fēng)闕。
相:看重。
鰲極:指邊疆。
平戎策:平定異族入侵的策略。
辦:準(zhǔn)備。
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問答
問:《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的作者是誰?
答: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的作者是史達(dá)祖
問: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是宋代的作品
問: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緩轡西風(fēng),嘆三宿、遲遲行客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緩轡西風(fēng),嘆三宿、遲遲行客 出自 宋代史達(dá)祖的《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問:緩轡西風(fēng),嘆三宿、遲遲行客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緩轡西風(fēng),嘆三宿、遲遲行客 的下一句是 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
問:出自史達(dá)祖的名句有哪些?
答:史達(dá)祖名句大全
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賞析
首先說一下,詞題中的“懷古”。從全詞內(nèi)容看,實(shí)在沒有多少“懷古”成份。寫孔、孟之事是在運(yùn)用典故,擫笛宮墻是借喻,都是一點(diǎn)即可,沒有就古人之故事作深入闡述。而其余部分則都是在寫自己,說當(dāng)世,以“傷今”則更為妥當(dāng) 。大概是因?yàn)椤皞瘛辈槐忝髡f,只好借“懷古”來打打掩護(hù)罷了。
起筆“ 緩轡西風(fēng),嘆三宿、遲遲行客”,就用了《孟子》兩處的典故?!?孟子·公孫丑下》說孟子離開齊國,在齊國都城臨淄西南的晝縣留宿了三晚才離去(“ 三宿而后出晝”)。有人背后議論他為什么走得這樣不爽快,孟子知道了就說:我從千里外來見齊王,談不攏所以走,是不得已才走的。我在晝縣歇宿了三晚才離開,在我心里還以為太快了哩,我豈是舍得離開齊王啊 !——這就是“三宿”兩字所概括的內(nèi)容。又《萬章下》說 :“ 孔子⋯⋯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边@兩句用典,很能表達(dá)詞人留戀舊京、故鄉(xiāng),至此不得不去而又不忍離去的心情。再加以“緩轡 ”二字表行動帶難舍之意,“西風(fēng)”二字表時令帶悲涼之情 ,充分襯托出詞人此際的心緒。不想行而終須行了。“ 桑梓外 ,鋤耰漸入 ,柳坊花陌”。昔日汴京繁華時,“都城左近,皆是園圃。⋯⋯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出粉墻,細(xì)柳斜籠綺陌 。香輪暖輾,芳草如茵;駿騎驕嘶,杏花如繡”(《東京夢華錄》卷六)。如今詞人行到故鄉(xiāng)郊外,只見舊日園林,盡成種莊稼之地(鋤耰是種田的農(nóng)具),感慨之情,已含景中。詞寫到郊外農(nóng)村景色,說明離京已有一段路了,然后接寫“雙闋遠(yuǎn)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回過頭來再說城內(nèi)。詞題為“出京”,按行路順序是由城內(nèi)出至郊外,這里倒過來寫并非無故,蓋所寫城內(nèi)景觀乃是在郊外回望所見,一個“遠(yuǎn)”字足以說明,條理還是順的?!吧h?”三句除寓有黍離之悲,更重要的是為回頭望闋作必要的過渡 ?!半p闋 ”句寫回望眼中所見宮殿影象。《東京夢華錄》卷一“大內(nèi)”條說 :“大內(nèi)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云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樓,朱欄彩檻,下列兩闋亭相對,悉用朱紅杈子 ?!痹~人出郊回望所見的正是龍鳳雙闋之影?!半p闋”代指大內(nèi)皇宮,其中曾經(jīng)有過朝延、君王,統(tǒng)包在“雙闋”之內(nèi),然而它“遠(yuǎn)”矣!“遠(yuǎn)”字體現(xiàn)了此時眼中空間的距離,更體現(xiàn)了心上時間的距離。故國淪亡,心情無法平靜。“九門 ”句更作進(jìn)一步的嗟嘆 。“九門”泛指皇宮,“鴛鸞”本為西漢后宮諸殿之一,見班固《西都賦》和張衡《西京賦》。這里特拈出“ 鴛鸞”一處以概其余,則為了與上句的“龍鳳”構(gòu)成對偶。由“鴛鸞”又生出一“翼”字,與上句的“影”字為對。句言后宮“空鎖 ”,語極沉痛,其中包含著汴京被金攻破后“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宋史·后妃·哲宗孟皇后傳》)這一段痛史?!?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用元稹《連昌宮詞》“李 笛傍宮墻”句而反說之。天寶初年唐室盛時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宮中新制樂曲,聲流于外,長安少年善笛者李笛聽到速記其譜,次夕即于酒樓吹奏。此詞反用其事,以“無人擫笛”映照宮苑空虛、繁華消歇景況;苔花自碧,亦寫荒涼。其陪同使節(jié)北行詞中也有“神州未復(fù)”、“獨(dú)憐遺老”的感情抒發(fā)。至此回經(jīng)舊都,遠(yuǎn)望宮闋,宜有許多感嘆之情;而圖謀克敵恢復(fù)中原的急切心事,亦于此時傾吐,于下片見之。
上片多寫景,情寓景中,氣氛壓抑悲愴。下片轉(zhuǎn)入議論,仍是承接上片牽國事的意脈,而用語則轉(zhuǎn)為顯直,大聲疾呼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薄皾h”、“虜”字代指宋與金,“天 ”謂“天意”。古人相信有“天意”,將事勢的順逆變化都?xì)w之于“天”?!疤煜唷币鉃樯咸鞄椭Z出于《左傳·昭公四年》“ 晉、楚唯天所相”?!疤靺挕背觥?左傳·隱公十一年 》“ 天而既厭周德矣”,“厭”謂厭棄。事勢不利于金即有利于宋 ?!队罉反蟮洹肪硪欢帕悧J《 通鑒續(xù)編》載:“金主自即位,即為北鄙阻等部所擾,無歲不興師討伐,兵連禍結(jié),士卒涂炭,府藏空匱 ,國勢日弱,群盜蜂起,賦斂日繁,民不堪命 。⋯⋯韓侂胄遂有北伐之謀?!本驮诶畋诘瘸鍪沟倪@一年春,鄧友龍充賀金正旦使歸告韓侂胄,謂在金時“有賂驛吏夜半求見者,具言虜為韃(蒙古)之所困,饑饉連年,民不聊生,王師若來,勢如拉朽 ”,侂胄“ 北伐之議遂決”(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 》卷四 )。羅大經(jīng)是肯定這些密告者的,說是“此必中原義士,不忘國家涵濡之澤,幸虜之亂,潛告我使”。這也是“民懷國”之一證。《通鑒續(xù)編》所謂的“群盜蜂起”,即是說的金境內(nèi)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是“民懷國(宋 )”的又一證。以上這些情況,對金國內(nèi)部必有影響,李壁、史達(dá)祖一行當(dāng)有更新的情況了解。如此年六月,金制定“鎮(zhèn)防軍逃亡致邊事失錯陷敗戶口者罪 ”,七月,定“奸細(xì)罪賞法 ”(均見《金史·章宗紀(jì)》),反映了其內(nèi)部的不穩(wěn)??偟目疵裥南蛑危持?,大可乘機(jī)恢復(fù),統(tǒng)一全國。話雖如此說,但一想到自己并非無才,只因未能考取進(jìn)士不得以正途入仕,只屈身作吏,便覺英雄氣短,于是接著有“老子豈無經(jīng)世術(shù),詩人不預(yù)平戎策”的大聲慨嘆。最后“辦一襟風(fēng)月看升平,吟春色”,“辦”是準(zhǔn)備之義,“升平”即上文“建瓴一舉,并收鰲極”,國家恢復(fù)一統(tǒng)的太平盛世 ,也就是下句的“ 春色”。這里一個“看”字耐人尋味。“平戎策 ”既因自己無位無權(quán)而“不預(yù)”,“收鰲極”又望其成,則只有等著“看 ”而已,其中也頗含自嘲之意?!?吟 ”字上應(yīng)“詩人 ”。風(fēng)月滿襟,暢談春色,把政治上的理想寫得詩意十足,也補(bǔ)救了下片純乎議論的偏向,以此結(jié)束,情韻十足。
- 奔亡道中其四函谷如玉關(guān)。幾時可生還。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 答諸姊妹戒飲平生偏好酒,勞爾勸吾餐。但得杯中滿,時光度不難。
- 偈頌四十一首弟應(yīng)兄呼,自揚(yáng)家丑。倒卻剎竿,全機(jī)漏逗。雖有西湖月如晝,何似南禪鐵苕箒。
- 過故友舊居往年公子宅,夜宴樂難忘。高竹動疏翠,早蓮飄暗香。珠盤凝寶瑟,綺席遞華觴。今日皆何處,閉門春草長。
- 侍宴集英殿因過學(xué)士院舊廬有感昔日金門署,重來素發(fā)臣。故詞多削藁,前誡尚銘紳。寶翰馀龕鎖,仙山晦壁塵。更憐溫室樹,顏色老于人。
- 和俞孚仲游南坡平昔相期汗漫游,杖藜還肯訪林丘。君來便覺客不惡,我醉無言山自幽。柏子乍燃香拂袖,酷奴初試雪浮甌。慈親眉壽間居好,誰道周南嘆滯留。
- 京城第二十當(dāng)寧陷玉座,兩宮棄紫微。北城悲笳發(fā),失涕萬人揮。
- 次韻徐太博沈郎吟處秋風(fēng)老,今代何人詩斗南。練石補(bǔ)天君特妙,追云逐月我何堪。極知才倍曹丕十,不但人如漢杰三。欲與東湖傳活法,當(dāng)家衣缽付誰參。
- 讀留侯傳覆楚讎韓勢有余,男兒遭遇更難如。偶成漢室千年業(yè),只讀圯橋一卷書。翻把壯心輕尺組,卻煩商皓正皇儲。若能終始匡天子,何必□□□□□。
- 題黃鶴樓石照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衷情欲訴誰能會,惟有清風(fēng)明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