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檐前竹問答
問:《詠檐前竹》的作者是誰?
答:詠檐前竹的作者是沈約
問:詠檐前竹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詠檐前竹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萌開籜已垂,結(jié)葉始成枝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萌開籜已垂,結(jié)葉始成枝 出自 南北朝沈約的《詠檐前竹》
問:萌開籜已垂,結(jié)葉始成枝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萌開籜已垂,結(jié)葉始成枝 的下一句是 繁蔭上蓊茸,促節(jié)下離離。
問:出自沈約的名句有哪些?
答:沈約名句大全
詠檐前竹賞析
歲寒三友,竹居其中。人們之所以看重它,或者因為它“翠葉與飛雪爭采,貞柯與曾冰競鮮”的凌寒之質(zhì)(齊·王儉《靈丘竹賦》);或者因為它“未出土時便已有節(jié),直到凌云高處依然虛心”的君子之風(管樺《竹頌》)。傳說它的竹實只為鳳凰所食;竹竿又能制成簫笛橫吹。所以碰到豪爽之士,便以它的“所欣高蹈客,未待伶?zhèn)惔怠笨蛔栽S(陳·賀循《賦得夾池修竹》);遇上才高位卑者流,便又借它發(fā)出“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的孤傲嘯嘆(齊·劉孝先《竹詩》)。這樣詠竹自無不可,只是不免都帶有情隨境遷的主觀隨意性。以至于意有所譏,就嚴斥竹筍的“嘴尖皮厚腹中空”;愛有所偏,便厲聲揚言“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這真教竹子左右為難了。
倘能摒棄這類借題發(fā)揮之習,僅把竹子當作客觀審美對象來觀賞,則它的“葳蕤青翠,風來動音”、“拂景云以容與,拊惠風而回縈”的清姿,也自有不同于蒼松、老梅的風神。沈約這首詩,大約就沒有深意的寄托,只是客觀地為檐前之竹畫了一幅動人的“肖像”。不過,這肖像帶有一種“生成”的動態(tài),在詩人開筆時才正拔節(jié)抽枝:“萌開籜已垂,結(jié)葉始成枝”?!盎X”指筍殼,當竹莖拔節(jié)而出時,它便已經(jīng)垂脫;隨著細長竹葉的抽生,慢慢就長出了嫩枝。幾株幼嫩之竹,就這樣帶著清新的生氣,從詩人筆下鉆出。轉(zhuǎn)眼之間,它又挺拔直上:“繁蔭上蓊茸,促節(jié)下離離”,變得枝葉繁茂、亭亭如蓋了?!拜钊住碑嬮苤裰θ~披離之態(tài),使人簡直能感覺到,正有一片清蔭從高處淌下?!半x離”狀竹節(jié)歷歷分明之貌,因為是在低處(下),竹節(jié)間距離較近,故又用“促節(jié)”形容。這四句描繪綠竹的生態(tài),帶有強烈的動感。但沒有聲響,也不用濃彩。只見到詩人沾著蕭淡的水墨,疏疏落落地揮灑那么幾筆,數(shù)竿綠竹便無聲無息地拔節(jié)而出、由矮而高,終于英挺地站立“檐前”,甚至還帶來了一階清蔭。
畫成翠竹,這對詩人來說并不費力。但要表現(xiàn)它的風韻,光靠這平面的勾勒就不夠了。接著的“風動露滴瀝,月照影參差”兩句,著力的便是環(huán)境、音響的烘托映襯,于是這“畫”便有了“伴樂”和“燈光”:詩人選擇的是露水初凝之夜,因為是夜間,竹葉上那湛湛露珠就顯得朦朧不清。好在有風,詩人便讓讀者聽那靜夜中風動竹葉、露珠滴階的清韻,這可是異常動聽的。詩人還嫌不夠,又在烏藍的中天添上一輪明月,那月光灑在竹上,便在階前印下斑駁的竹影。前面說到“有風”,清風徐來,那地上的竹影便參差而動。這兩句妙在均不直接寫竹,只從露珠滴階、竹影參差中映襯、烘托,而檐竹之沾滿清露,在朗月清風中颯颯舞弄的美好風韻,已栩栩如在耳目之間。按照這一思緒寫下去,結(jié)句便該是詩人的贊美之語了。但沈約偏不這樣,他的結(jié)句正如蔡邕之詠“翠鳥”一樣,卻是被詠之物的深情傾訴:“得生君戶牖,不愿夾華池!”這美好的翠竹,本該生長在花草芳美的池畔,度那月下花前的風光才是哩。而今卻在詩人居處簡陋的檐前,伴著他度過清寂的晨昏。詩人在觀賞檐前之竹的深深憐愛之中,大約曾浮起過一種微微的惋惜和不安吧。而檐竹似乎有解人心意的靈性,立即前來安慰詩人:“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風儀,而不是花前月下的池畔風光;能夠生長在您的窗門前,正是我的心愿哪!”這兩句初看顯得突兀,但在詩人觀賞入神之際,將竹葉颯颯之音,想象為它的嫣然解人之語,也正符合情理。這話語之中所顯示的,正是檐竹那不慕風華、清心自守的高節(jié),其實也還是詩人對檐竹的一種贊美。不過,采用檐竹自身傾訴的方式,既情意動人,又含蘊不露,較之于那種“唯有山中蘭與竹,經(jīng)春歷夏又秋冬”的直贊之語,似乎有更多的情韻。
這就是沈約的《詠檐前竹》:詩中只把竹子作為客觀審美對象來觀照,形象地勾勒它的清姿,映襯它的風韻,別無政治上的寓意或個人身世的感慨。從詠物寄興的傳統(tǒng)眼光來看,這樣詠竹似乎“淺”了些。但讀夠了寄興、說教的詩作以后,吟誦—下這類美好單純而寓意不多的詠物詩,倒也可使耳目一新。
- 秋日奔走傷形役,艱難感物華。澹煙籠遠樹,小雨濕寒沙。喚客尊無酒,撩人菊有華。弟兄書不至,過盡雁行斜。
- 滿庭芳 答人問,緣甚出家,如何修煉閑寫管荒詞,謾管成拙句,管略將管見鋪管陳。貪迷世夢,虛度二十春。忽悟前頭路險,拖恩愛、孰敢因循。投玄教,搜窮密妙,坦蕩樂天真。清貧?;钣嫼茫€淳反樸,養(yǎng)素頤神。幸清風作伴,明月為鄰。占得逍遙自在,從烏兔、東出西傾。忘言處,些兒消息,能有幾人聞。
- 入浮梁界濕日云間淡,晴峰雨后鮮。水吞堤柳膝,麥到野童肩。漚漩嬉浮葉,炊煙倒入船。順流風更順,只道不雙全。
- 水崖哭明圃子留圣代遺民本不多,頻年鋒鏑又銷磨。衰宗尚剩農(nóng)兼圃,至性同歸笠與蓑。只道陽春回律管,豈知長夜閉煙蘿?,幦A且受霜風折,冉冉孤根奈若何?
- 留春令江南一雁橫秋水。嘆咫尺、斷行千里。回紋機上字縱橫,欲寄遠、憑誰是。謝客池塘春都未。微微動、短墻桃李。半陰才暖卻清寒,是瘦損、人天氣。
- 偶題富貴來時人已老,光陰去后如何。有時無事閒思省,我獨人間人歲多。
- 蓬萊鎮(zhèn)旅客春心斷,邊城夜望高。野樓疑海氣,白鷺似江濤。結(jié)綬疲三入,承冠泣二毛。將飛憐弱羽,欲濟乏輕舠。賴有陽春曲,窮愁且代勞。
- 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夢得兔園春雪梁王會,想對金罌詠玉塵。今日相如身在此,不知客右坐何人?
- 東池即事小園聊日涉,鷗鳥共忘機。筍長畦丁喜,春余菜甲稀。幽花禁霧雨,翠筿澹風漪。步屧橫塘路,游魚覺昨非。
- 大龍湫之瀑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綿。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煙。況復(fù)百丈至千丈,水云煙霧難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