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秋天一眼望去清曠無極,遠處隱隱約約蕩起層云。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凈,一座孤城呈現(xiàn)云霧深深。
秋風吹起枯葉更快脫落,眺望遠山太陽剛剛下沉。
孤獨的白鶴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鴉早已宿滿林。
注釋
⑴迢遰(dì):即迢遞,遙遠貌。曾(céng)陰:重疊的陰云。曾,層。
⑵兼:連著。天凈:天空明凈。
⑶迥(jiǒng):遠。
⑷歸何晚:為何回得晚。
⑸昏鴉:黃昏時的烏鴉。
野望問答
問:《野望》的作者是誰?
答:野望的作者是杜甫
問:野望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野望是唐代的作品
問:清秋望不極,迢遞起曾陰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清秋望不極,迢遞起曾陰 出自 唐代杜甫的《野望》
問:清秋望不極,迢遞起曾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清秋望不極,迢遞起曾陰 的下一句是 遠水兼天凈,孤城隱霧深。
問:出自杜甫的名句有哪些?
答:杜甫名句大全
野望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于邊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寫望中所見之景物。
第一句是總寫清秋時節(jié)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曠無極,這就很好的表現(xiàn)“遠水天凈”。接下來是寫景。寫云,云是如何,是遙遠的,重疊的。如此的云就表現(xiàn)了此時的天氣是不錯的。然后從云寫到水,從水寫到城,雖仍是遠景但逼近了一些。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凈,孤城外,霧氣繚繞。這樣一寫,就由首聯(lián)的不錯天氣轉(zhuǎn)進了一些悲涼的氣氛。
但作者不僅寫這么一點點悲涼?!叭~稀風更落”,就是“風起,葉稀更落”,由頷聯(lián)轉(zhuǎn)向近景,并深入的畫出了悲涼,第六句寫落日,再變成了遠景:夕陽剛剛沉入高遠的山。這里,秋天的涼意更有力量的射出。最后一聯(lián),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獨的鶴,為何歸晚?那些昏鴉早已宿滿了樹林。結(jié)合作者當時的境況不難發(fā)現(xiàn),當時的作者已無落足之地,安史叛軍攻陷洛陽,本欲前往洛陽的杜甫被迫退回秦、華,有家不能回,一種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見到孤鶴(作者自喻)晚歸,便認為是昏鴉(安史叛軍)占據(jù)了樹林。
這首詩自上而下無不表現(xiàn)出秋天的悲涼,而作者內(nèi)心更深層的悲涼正是安史之亂所造成的,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亂對國家與人民帶來的災難。
- 次韻秋日五首四山秋色冷銀床,燕坐高齋興味長。何物與公堪比德,寒花晚節(jié)最馨香。
- 寄情欲寄相思滿紙愁,魚沉雁杳又還休。分明此去無多地,如在天涯無盡頭。
- 蓮花峰多病登臺今古情,菊花搖蕩午涼生。山前木落石巖出,海上潮來秋渚平。野興已隨芳草還,歸鞭更傍落霞明。愧無十丈開花句,獨臥禪房心自清。
- 喜晴積陰初散雨初收,一解霖霪十日憂。已見郡條平似水,不妨官舍冷如秋。年來觸緒無佳思,老去同僚得勝流。更喜豐年消息好,從今還遂稻粱謀。
- 旅次舟中對月寄姜公(此公,丁泉州門客)中宵天色凈,片月出滄洲。皎潔臨孤島,嬋娟入亂流。應同故園夜,獨起異鄉(xiāng)愁。那得休蓬轉(zhuǎn),從君上庾樓。
- 棲真院空翠凝寒不受埃,斷崖千尺擁崔嵬。老僧倚樹驚猿去,童子掃階知客來。石徑晴因松露濕,茶煙遠趁竹風回。禪家也辦吟邊料,不種閑花只種梅。
- 偈頌二十四首人間無,天上有,往往無人脫窠臼。四海娟娟洗玉魂,九野茫茫白兔走。寒山子,不關口,也落馬駒群隊后。
- 次韻邵子文感春之什海內(nèi)風塵漲,人間日月忙。鬢霜催晚景,杯蟻負春光。聞道花成錦,空憐鳥似簧。眼前朱墨亂,無處話愁腸。
- 次韻和原甫閣下午寢晚歸見示殿閣風來夏日長,青林抽嫩見余芳。筆供五吏詞休敏,簟展雙紋睡正涼。故事早歸何獨晚,舊交新詠尚無忘。不言偃仰中園樂,還愛眉間喜色黃。
- 水鶴鴛鴦與鸂鶒,相狎豈慚君。比雪還勝雪,同群亦出群。靜巢孤島月,寒夢九皋云。歸路分明過,飛鳴即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