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論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蔽粗僚沓?,疽發(fā)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比粍t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鲋?,當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p>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劉邦采用了陳平的計策,離間疏遠楚國君臣。項羽懷疑范增和漢國私下勾結(jié),漸漸剝奪他的權(quán)力。范增大怒,說:“天下大事已經(jīng)大致確定了,君王自己處理吧。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xiāng)。”回鄉(xiāng)時,還沒到彭城,就因背上癰疽發(fā)作而死。蘇子說,范增離去是好事,若不離去,項羽一定會殺他。只遺憾他沒有早早離開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應當在什么時候離開呢?當初范增勸項羽殺沛公,項羽不聽;終因此而失去天下;應當在此時離去嗎?回答說,不。范增想要殺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職責。項羽不殺劉邦,還顯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時離去呢?《易經(jīng)》說:“知道選擇恰當時機,那不是很神明嗎?”《詩經(jīng)》說:“觀察那氣象,若要下雪,水氣必定先聚集成霰。”范增離去,應當在項羽殺卿子冠軍的時候。
陳涉能夠得民心,因為打出了楚將項燕和公子扶蘇的旗幟。項氏的興盛,因為擁立了楚懷王孫心;而諸侯背叛他,也是因為他謀殺了義帝。況且擁立義帝,范增實為主謀。義帝的存亡,豈止決定楚國的盛衰;范增也與此禍福相關(guān)。絕沒有義帝被殺,而單單范增能夠長久得生的道理。項羽殺卿子冠軍;就是謀殺義帝的先兆;他殺義帝,就是懷疑范增的根本。難道還要等到陳平出反間之計嗎?物品必定先腐爛了,然后才能生蛆蟲;人必定先有了懷疑之心,然后讒言才得以聽入。陳平雖說智慧過人,又怎么能夠離間沒有疑的君主呢?
我曾經(jīng)評論義帝;稱他是天下的賢君。僅僅是派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派遣項羽,在稠人廣眾之中識別卿子冠軍、并且提拔他做上將軍這兩件事,若不是賢明之君能做到這些嗎?項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殺死了卿子冠軍,義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項羽謀殺義帝,就是義帝殺了項羽,這用不著智者指點就可知道了。范增當初勸項梁擁立義帝,諸侯因此而服從;中途謀殺義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實豈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爭而卻沒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殺死他所擁立之人,項羽懷疑范增,一定是從這時就開始了。在項羽殺卿子冠軍之時,項羽和范增并肩侍奉義帝,還沒有確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慮,有能力誅殺項羽就殺了他,不能殺他就離開他,豈不是毅然決然的男子漢嗎?范增年齡已經(jīng)七十歲,意見相合就留下來,意見不合就離開他,不在這個時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卻想依靠項羽而成就功名,淺陋??!即使這樣,范增還是被漢高祖所畏懼。范增不離去,項羽就不會滅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注釋
1.幾:事物發(fā)生變化的細微跡象。
2.卿子冠軍:指宋義。公元前207年,秦圍趙,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軍,范增為末將軍,救趙,途中,宋義畏縮不前,羽矯詔殺之。
3.楚懷王孫心:即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項梁擁立他為王,仍稱懷王。項羽稱霸后尊稱熊心為義帝。
范增論問答
問:《范增論》的作者是誰?
答:范增論的作者是蘇軾
問:范增論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范增論是宋代的作品
問:范增論是什么體裁?
答:文言文
問: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 出自 宋代蘇軾的《范增論》
問: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 的下一句是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范增論賞析
本文是蘇軾早期的史論。作者當時閱歷不深所以其中提出了一些范增應該殺死項羽的書生之見。但文章立意不落俗套能翻空出奇隨機生發(fā)極盡回環(huán)變換的姿態(tài)。在寫作技巧上從一點展開多方證明反復推測設想層層深入邏輯嚴密對后代的應試文章影響很大。
- 小溪至新田四首脫云解事忽離披,放出千峰特地奇。欲揀一峰誰子是,總?cè)绻P未退尖時。
- 贈張南金二絕家寄桐城身在蒲,袖中又有嶠南書。茅山極目茶亭遠,知向何州度歲除。
- 飲百花洲四首北嶺尋花云繞屐,東湖栽酒水平船。舊游零落令余幾,回首春風十二年。
- 謝黃師是惠碧瓷枕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fā)冷泥丸驚。夢入瑤都碧玉城,仙翁支頤飯未成。鶴鳴月高夜三更,報秋不勞桐葉聲。我老耽書睡苦輕,遶床惟有書縱橫。不如華堂伴玉屏,寶鈿敧斜云髻傾。
- 雙鳧觀野水雙紋翼,云蘿謾自媒。驚飛帶波起,行啑拂萍開。暖日浮還沒,寒汀去復來。王喬如可挹,仙舄此徘徊。
- 將別舊山寄伯弓吾道貴日損,紀綱休有力。誓舍耕鑒資,生以給信食。歲晏民物耗,霜枯鷹隼擊。寂士無豐姿,空田罄塵積。小臧別我去,晚瓢先掛壁。饑寒并一身,舍下無遺跡。窮達不異趣,死生共短息,碩友諒難舍,他山終易適。
- 早發(fā)沙洲月落宿禽驚,潮起風微曉霧生。黃鶴浪明知上信,黑龍山暗避前程。火旗似辨吳門戍,水驛遙迷楚塞城。蕭索更看江葉下,兩鄉(xiāng)俱是宦游情。
- 臨江仙(賀默軒)舊日詩腸論斗酒,風流懷抱如傾。幾年不聽渭城聲。尊前無賀老,卷里少彌明。聞說語言都好,便應步履全輕。長生第一是風僧。額前書八十,能說又能行。
- 偈五首暗穿玉線,密度金針。如水入水,似金博金。
- 秋夜讀書有感鬢毛焦禿齒牙疏,老病燈前未廢書。卷里光陰能屬我,人間聲利久忘渠。窮山藏拙猶嫌淺,糲飯支羸不愿余。雨露安能澤枯朽,故人枉是費吹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