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富陽道中問答
問:《菩薩蠻·富陽道中》的作者是誰?
答:菩薩蠻·富陽道中的作者是毛滂
問:菩薩蠻·富陽道中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菩薩蠻·富陽道中是宋代的作品
問:菩薩蠻·富陽道中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春潮曾送離魂去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春潮曾送離魂去 出自 宋代毛滂的《菩薩蠻·富陽道中》
問:春潮曾送離魂去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春潮曾送離魂去 的下一句是 春山曾見傷離處。
問:出自毛滂的名句有哪些?
答:毛滂名句大全
菩薩蠻·富陽道中賞析
詞以“春潮曾送離魂去,春山曾見傷離處”兩句起筆。這兩個“曾”字,詞人把自己的思緒沉浸到對往昔的回憶中了?!半x魂”這里借指女友的離情。正是眼前的山水,詞人過去曾在此與女友分手;而今山水依舊,人事已非,當時的“傷離”情景只存于記憶中了。這樣,開頭兩句就為全篇定下了感懷的情緒基調?!袄先ゲ豢扒铮瑧{闌看水流”二句,承“春潮”、“春山”而來,把思緒從往昔的回憶拉回到現(xiàn)實中,而現(xiàn)實又是如何呢?春山依舊青青,流水依舊潺潺,而自己卻已走入人生之秋了,置身昔日與女友分手之地,只能目送流水陣陣流向遠方。詞人內心功業(yè)未就而年歲已高的哀怨借“看水流”三字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看”字極富意蘊,耐人尋味。上片在寫法上為抒情的需要,打破慣常的時空順序,借“春潮”、“春山”和兩個“曾”字沉入對往昔的回憶。這種手法使詞的感懷情調更為濃郁,同時也為下片作好了鋪墊。
“東風留不住,一夜檐前雨?!币庵^東風無法挽留,像年華一樣逝去,留下的只是漫漫長夜檐前滴也滴不完的雨滴。這二句承上片“憑闌”句,借此暗示自己的“永夜不寐”,流露出環(huán)境帶給孤寂的客居者的一種心理重壓。寫法上,這二句忽然宕開一筆,以景托情,這又反過來連接上片,與上片所渲染的感懷情調相承,順理成章地過渡到歇拍二句:“明日覓春痕,紅疏桃杏村?!边@二句承上二句“東風”、“雨”,指明經(jīng)歷風吹雨打的紅花慢慢地凋零、飄落,留下的將是一幅殘春圖景。顯然,這也寄寓了濃郁的身世之感。至此,詞雖已結束了,卻留下濃厚而久遠的回味。
《人間詞話》開篇云:“詞以境界為最上?!泵柽@首詞,正由于對詞境作了開掘,才留給我們無窮的回味。這首詞的“境界”,表現(xiàn)在時空的浩渺遼遠和有盡語言所傳達的無窮意味。詞以回憶往昔開始,然后轉回現(xiàn)實,又由現(xiàn)實指向未來?!斑^去——現(xiàn)實——未來”組成全篇“放——收——放”的開放結構,使詞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蘊了豐富而悠遠的內涵??臻g上,此詞還成功地運用了繪畫藝術中的空白技巧。清人戴熙說:“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見《習若齋畫絮》)。這首詞之“妙”正是字外的空間所蘊含的意味,例如“老去不堪秋,憑闌看水流”二句就有使讀者的思緒隨著潺潺流水而漂向遠方,隨著詞人的目光而向遠方延伸的效果??傊髡呓栌邢薜恼Z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空框結構”,使我們在這一“結構”中得以填充自己的理解,這也就是這首詞歷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 和太原山亭懷古詩中庭起崖谷,漱玉下漣漪。丹丘誰云遠,寓象得心期。豈不貴鐘鼎,至懷在希夷。唯當蓬萊閣,靈鳳復來儀。
- 夢中亦役役半夜群動息,五更百夢殘。天雞啼一聲,萬枕不遑安。一日一百刻,能得幾刻閑。當其閑睡時,作夢更多端。窮者夢富貴,達者夢神仙。夢中亦役役,人生良鮮歡。
- 題庠老頤庵下震上艮,下動上止。分明兩片口脣,包著許多牙齒。禍自此出,故以言語為戒。病自此入,故以飲食為忌。庠者養(yǎng)也,頤者養(yǎng)也。名庠而住頤庵,知他養(yǎng)個甚底。直待吞卻栗棘蓬,更與吸盡西江水。莫問這邊那邊,都是一個道理。
- 園中錦被花始開一枝紅白二色趙守以二詩見報兩種色,一枝花。何郎汗湯餅,妃子醉流霞。寂蓼難伴山齋客,風味宜歸太守家。
- 隆興天子七月十三日親享太廟先期風雨彌日及雨腳如麻入夜深,飄風從雨拔山林。守燈危坐不敢息,惟有皇天知此心。
- 海月堂杳杳璧沒水,亭亭珠在淵。落潮流不去,還向定中圓。
- 送夫赴襄陽羨君家世舊纓簪,百戰(zhàn)常懷報主心。草檄有才追記室,筑臺無路繼淮陰。射雕紫塞秋云黑,走馬黃河夜雪深。白首丹衷知未變,歸來雙肘印黃金。
- 翟簿示似中秋高作命意著語殆與商素爭清讀至露氣粟我膚,棄捐掌中月。高眠沒云鴻,澄輝眇窮發(fā)。
- 云居佑禪師燒香頌一身入定千身出,云居不打這鼓笛?;ⅠW太華入高麗,波斯鼻孔撐白日。
- 酴醾獨憐朱臉花容俗,全學瑤臺玉女妝。素月共成中夜色,好風分散四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