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七弦琴彈奏的聲音清冽,曲調(diào)悠揚起伏,琴聲凄清好似風入松林。
我雖然很喜愛這首古時的曲調(diào),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已不去彈奏了。
注釋
泠(líng)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聲音清越。絲:一作“弦”。
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凄涼。琴曲中有《風入松》的調(diào)名。
古調(diào):古時的曲調(diào)。
聽彈琴問答
問:《聽彈琴》的作者是誰?
答:聽彈琴的作者是劉長卿
問:聽彈琴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聽彈琴是唐代的作品
問: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出自 唐代劉長卿的《聽彈琴》
問: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的下一句是 (七弦 一作:七絲)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問:出自劉長卿的名句有哪些?
答:劉長卿名句大全
聽彈琴賞析
此詩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與《全唐詩》均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琴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般鲢觥毙稳萸俾暤那逶?,逗起“松風寒”三字。“松風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凄清,極為形象,引導(dǎo)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靜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tài),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diào)名,一語雙關(guān),用意甚妙。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后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fā)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芭闷鹞钃Q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畢竟成了“古調(diào)”,已經(jīng)沒有幾個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半m”字轉(zhuǎn)折,從對琴聲的贊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敖袢硕嗖粡棥钡摹岸唷弊?,更反襯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diào),意在表現(xiàn)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diào)。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飗飗青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逼渲兴木渚褪沁@首聽琴絕句?!八F知音難”也正是詩的題旨之所在?!白髟姳卮嗽姡ㄖ窃娙恕?,詩詠聽琴,只不過借此寄托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
- 次韻季野弟蠟梅媚色全勝柳,孤標半似梅。蕊寒金粉膩,香重麝臍開。徐筆那能畫,并刀未易裁。扶頭中酒味,安得一枝來。
- 涼國惠康公主挽歌玉立分堯緒,笄年下相門。早加于氏對,偏占館陶恩。淚有潛成血,香無卻返魂。共知何駙馬,垂白抱天孫。
- 朝中措楊花繞書暖風多。晴云點池波。戲數(shù)翠萍幾靨,零星未礙圓荷。軟人天氣,半如溽暑,半似清和。說與香篝溫火,酒痕梅卻衣羅。
- 明月堂古業(yè)禪窟鎖巖扃,拂子崔嵬拄杖橫。塔上佛光堂上月,莫言公案不分明。
- 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瞻彼紫巖,降神所儲。進退有度,威儀甚都。粵自己未,帥於無諸。以忠以孝,奉承安輿。
- 有客晚逕云深雨未乾,愛閑有客過方干。茶甌之外無祗待,清坐不言松韻寒。
- 金潤玉隱廢寺間居梵剎當年聚眾僧,叢林深處著禪扃。金沙布地階無土,玉軸堆函藏有經(jīng)。云樹千尋張翠蓋,煙蘿一片殿青屏。星移物換今寥落,古寺猶存柏子庭。
- 長安寒食春日照九衢。春風媚羅綺。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里。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但看平地游,亦見摧辀死。
- 市街梳行訛雜馬行殘,藥市蕭騷土市寒。惆悵軟紅佳麗地,黃沙如雨撲征鞍!
- 舟中一葉舟中宿,風高浪亦高?;仡^人世事,真覺細如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