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長憶別時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凄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回廊曉月,也應暗記。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八月十五日孫巨源離開海州,這之前我在景疏樓上為他送別。后來不久他又與我在潤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別。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與太守相會于景疏樓上,(想起巨源兄)所以作這首詞寄給巨源。
我時?;貞?,我們分別的時候,坐在景疏樓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著美酒,唱著清歌,可惜友人難留,只有月光跟隨著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后正好三個月了,月亮圓滿了三次,今天,又是一個月圓之日,我一個人喝著酒,冷冷清清,與誰同醉?我卷上珠簾,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著月光,一宿無眠。
今天有個客人,來自濉水旁,他告訴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淚(憑借)融入清清的淮水,流進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中書?。ㄖ醒胄姓偈穑?,你在宮中,在漫漫長夜里,露水沾濕了被子。這時的你,在回廊里看著月亮,也應該暗暗思念我吧。
注釋
孫巨源,名洙,蘇軾友人。海州,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
景疏樓,在海州東北。宋葉祖洽因景仰漢人二疏(疏廣、疏受)建此樓。
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楚州,今江蘇淮安。孫巨源離海州后先南游江蘇一帶,于十月間與離杭北赴密州的東坡會于潤州,東坡作《潤州甘露書彈箏》詩和《采桑子·潤州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詞(前錄)。二人同游揚州等地,至楚州分手,繼而,之后。
十一月十五日:當為十月十五日嗎,“一”為后人誤加,因為海州在密州南四百余里,而蘇軾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參張志烈先生《蘇軾由杭赴密詞雜論》(載《東坡詞論叢》)。
太守:漢時郡長名。宋時改郡為府、州,長官稱知府、知州,但仍習慣稱太守。此指繼知海州的陳太守(名不傳)。
三度:指三度月圓。孫巨源八月十五日離海州,至東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詞,三見月圓。
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唐賈島《酬朱侍御望月見寄》:“相思唯有霜臺月,忘盡孤光見卻生?!狈角А毒粊怼罚骸耙乖律钔鹿獗卣站!睎|坡《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
伊:第三人稱代詞。指月。
?。核螘r自河南經安徽到江蘇蕭縣入泗水。
使君:指孫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舊職稱之。以上三句謂客人帶來孫巨源對自己的問候。
憑仗:憑借。元稹《蒼溪縣寄揚州兄弟》:“憑仗鯉魚將遠信?!?br />西垣,中書?。ㄖ醒胄姓偈穑?,別稱西垣,又稱西臺、西掖。清禁,宮中。時孫任修起居注、知制誥,在宮中辦公,故云。
永:長。露華:露水。侵被:沾濕了被子。
永遇樂·長憶別時問答
問:《永遇樂·長憶別時》的作者是誰?
答:永遇樂·長憶別時的作者是蘇軾
問:永遇樂·長憶別時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永遇樂·長憶別時是宋代的作品
問:永遇樂·長憶別時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 出自 宋代蘇軾的《永遇樂·長憶別時》
問: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于景疏樓上 的下一句是 既而與余會于潤州,至楚州乃別。
問:出自蘇軾的名句有哪些?
答:蘇軾名句大全
永遇樂·長憶別時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是為寄托對好友孫巨源的懷念而作。
上片由設想巨源當初離別海州時寫起,以月為抒情線索。首三句寫景疏樓上餞別時“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寫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隨人千里”;下六句寫別來三度月圓,而旅途孤單,無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無眠。幾種不同情景,層深遞進。但這都是出自詞人的想象,都是從對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筆,寫得極有層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詞人這樣著力刻畫,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實際上是寫詞人自己懷人之思。
過片三句點破引發(fā)詞人遙思之因,有客從濉上來,捎帶了巨源“深意”,遂使詞人更加癡情懷念?!皯{仗”三句,又發(fā)奇想?;春影l(fā)源于河南,東經安徽、江蘇入洪澤湖,其下游流經淮陰、漣山入海。此時孫巨源在汴京,蘇軾在海州,友人淚灑清淮,東流到海,見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淚,又說明懷友之意切。舉目所見,無不聯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淚,將對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為具體形象,設想精奇,抒情深透?!岸瘛币韵铝洌址M一境,再寫意想中景象,回應上片幾次點月,使全篇渾然圓妥,勾連一氣,意脈層深?!耙褂馈本湓O想巨源在西垣(中書?。┤纹鹁由崛藢m中值宿時情景,長夜無眠,孤清寂寞,“此時看、回廓曉月”,當起懷我之情,刻畫更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詞人不說自己徹夜無眠,對月懷人,而說對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應暗記”,四字可謂神來之筆,這里有人有我,深細婉曲,既寫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寫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確信巨源會“暗記”往日的情景,二人綿長情思,具見言外。
此詞以離別時的明月為線索抒寫友情,藝術上別具一格。全詞五次寫到月:有離別時刻之月,有隨友人而去之月,有時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詞人孤獨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詞之上片以寫月始,下片以寫月終,月光映襯友情,使作品詞清意達,格高情真。
- 頌古三十一首大方獨立峭巍巍,八面玲瓏萬象圍。正坐當軒無位位,圓通無礙應群機。
- 花心動 黃伯陽歲晚見梅,適遇舊賦以贈別,東閣何郎,記當時,曾賞舊家紅萼。彩筆賦詩,綠發(fā)簪花,多少少年行樂。自從驚覺揚州夢,芳心事、等閑忘卻。斷魂處,月明江上,路迷天角。老去才情頓薄。柰客里相逢,共傷漂泊。洗盡艷妝,留得遺鈿,尚有暗香如昨。歲寒天遠離杯短,匆匆去、孤懷難托。向花道,春來未應誤約
- 好事近瀟灑點疏叢,渾似蜜房雕刻。不愛艷妝濃粉,借嬌黃一拂。有情常恁早相逢,須信做尤物。已是惱人風韻,更芝蘭香骨。
- 監(jiān)利話知縣見示詩卷哦君五十四篇詩,燃盡青藜杖一枝。長韻屈平經里思,短章介甫集中辭。只因云夢曾游耳,便把江山盡得之。割我錦機君已甚,不須更遣世人知。
- 水龍吟 翟端甫壽日十月一日 為孫歌男在勝游漫說山陰,算來不及山陽好。七賢林下,一時人物,何如安道。況有奇才,縱橫筆陣,千軍獨掃。向碧油幢底,真儒事業(yè),倚馬看,檄書草。誰識平居隱操。翟湯遇江州、十分禮貌。世情交態(tài),雀羅門外,幾人曾到。且斗尊前,等閑休問,高山白早。賴娥、留得一枝丹桂,伴靈椿
- 游龍門香山寺彩閣縈林轉,蒼崖隔水開。龕明千像日,波起一灘雷。綠淺春前草,香余臘后梅。背人驚鷺去,將雨好風來。風氣隨衣袂,嵐光入酒杯。清游知不屢,欲下更徘徊。
- 叔父惠鉢三首聲中得句已忘言,斷酒持齋郤自然。大有西來真的意,饑時著飯飽時懸。
- 西城市步群囂散,關門夕照明。河流倒橋影,雪野聚烏聲。繁杵聞深巷,寒煙下廢城。匆匆盡船發(fā),爭趁早潮平。
- 山中四絕句欲訪武夷毛洞竹,路窮九曲更山深。道人知我衰無力,乞與一枝酬素心。
- 奉和御製看毛詩詩三章二章十二句一章八句溫柔之教,政治之源。瞽能誦兮可以諫,士不學兮無以言。蓋成衰之所系,故諷諭之攸存。惟圣心兮垂思,永大庇兮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