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風馬耳,因見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問龍門,何所似,似山陰。
平生夢想佳處,留眼更登臨。
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翻譯和注釋
譯文
八節(jié)灘的急流聲回蕩在龍前峭壁間,秋氣籠么著寂靜的山林。回頭看看洛陽的城樓,塵土是多么的深厚。以前我們像語衍一樣曠放超逸,到現(xiàn)在行為也不被世俗人所理解,由此可見古人的心性。不要計較塵世功名得失,需徉山水,怡然自得,白發(fā)自然不容易長出來。
要問龍前的風景跟何處相似,跟山陰道一樣美不勝收。是我生平夢想最好的地方,留待以后再來游覽山水。我有一卮芳香的美酒,呼喚多情的山花,可人的山鳥,陪伴我飲酒賦詩。不需要樂器,山水自有美妙的聲音。
注釋
水調(diào)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等。上下闋,九十五字,平韻。
李長源:即李汾,字長源,太原平晉人,為元好問“平生三知己”之一,以才華卓絕、磊落有氣節(jié)知名當世。
龍前:又稱伊闕,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南。兩山對峙,東為香山,為唐朝詩人白居易晚年歸隱處,西為龍前山,石壁峭立,伊水自其中流過。相傳大禹治水在此疏流。
“灘聲”句:此二句寫龍前山水勝景。
城闕:指城樓。
一何:何其,多么。
前日:以前。
神光牛背:典出《世說新語·雅量》:晉語衍為族人所辱,不以為意,與語導同乘車時勸導說:“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注云:“蓋自謂風神英俊,不至與人校(計較)?!鄙窆?,眼神,目光。
春風馬耳:唐李白《答語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喻對外界議論置若罔聞。李長源好議論,性偏躁。以上兩句有勸勉之意。
二毛:頭發(fā)花白。
山陰:在今浙江紹興,古代著名風景名勝之地?!妒勒f新語·言語》:“語子敬云:‘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使人應(yīng)迎不暇?!贝酥^龍前美景甚多,如同山陰道。
“留眼”句:化用杜甫《渝州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船經(jīng)一柱觀,留眼共登臨”。
卮(zhī):酒器,容量四升。
絲竹:指琴瑟、簫笛等樂器,此泛指樂器。此句化用左思《招隱》:“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問答
問:《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的作者是誰?
答: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的作者是元好問
問: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是金代的作品
問: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灘聲蕩高壁,秋氣靜云林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灘聲蕩高壁,秋氣靜云林 出自 金代元好問的《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
問:灘聲蕩高壁,秋氣靜云林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灘聲蕩高壁,秋氣靜云林 的下一句是 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
問:出自元好問的名句有哪些?
答:元好問名句大全
水調(diào)歌頭 與李長源游龍門賞析
這首水調(diào)歌頭寫其游伊河龍門段的所見所感。景是美景,情是豪情,情景相融又增詞的風彩。
詞人筆鋒是雄偉壯大見稱。上片起首“灘聲蕩高壁,秋氣靜云林。”氣勢不凡,水聲激蕩,浪花飛濺,顯出景色之壯觀 ?!褒堥T”在今河南洛陽市南,因有龍門山和香山東西隔河對峙 ,故得此名。龍門之前,水勢湍急,險灘密布,水聲郁怒,震蕩山壁。前人多有詞句形容此段之險。如白居易寫詩道“六月灘聲如猛雨 ”(《絕句》)“ 自從造得灘聲后,玉管朱弦可要聽 ?”(《灘聲》)寫出洛陽龍門特有的水勢奇景。而這里作者不僅寫水勢之急,又以“秋氣靜高林”之一“靜”襯托出龍門水聲的氣勢不同凡響 。一動一靜,相互呼應(yīng),形成一幅秋光水勢圖,使人不禁充滿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庇靡粋€“回頭”又將遠在北面的洛陽塵土飛揚的景象與此地天明水秀 ,云林優(yōu)美的景色形成鮮明的對照?!扒叭丈窆馀G啵袢沾猴L馬耳,因見古人心?!薄吧窆馀1?”典出《世說新語》言晉人王衍為族人所辱,以肴盒擲其面 ,不以為意 ,盥洗畢,牽王丞相(王導)臂 ,與共載去。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在我眼光 ,乃出牛背上?!毖宰约猴L神英俊,不與他人計較?!按猴L馬耳”,李白有“世人聞此皆撣頭,有如東風射馬耳 ?!毖詫ν饨缱h論漠然視之無所動心,如過耳旁風?!耙恍η嗌降?;未受二毛侵。”本句與上句其實都是勸勉友人李長源的話 ,讓其不要受外界干擾,不要計較世俗議論的得失。以以前風景之趣喻人生處世之道,由景道情,極其自然。
下片言龍門勝景,天地難尋,應(yīng)該在山水之間找到自己的樂趣 ?!?門龍門 ,何所似,似山陰”借用“ 山陰道山 ,應(yīng)接不避 ”的典故來形容龍門之美。“平生夢想佳處 ,留眼更登臨?!薄傲粞邸?,杜甫有詩曰“船經(jīng)一柱觀,留眼共登臨”之句,用此詞更渲染出景物的迷人風光,是夢想的佳處。“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作者被美景陶醉,要在此暢飲開懷,以花鳥作伴,傾聽天顥之音,欣賞這脫塵出凡的美景,不愿再聞聽什么絲竹之樂 。表現(xiàn)詞人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獨善其身的思想感情。此詞語句清新自然,詩意又古樸雅致。通篇自然傾瀉,真情實感流露筆端。對現(xiàn)實美景的贊嘆 ,對友人的激勵勸勉 ,極其自然融二為一,顯示出作者的獨到之處。正如后世清人鄒祗謨所言”詩語入語,詞語入曲,善用之即是出處,襲而愈工?!?/div>
- 巴丘驛晚題二首戰(zhàn)伐求三國,覊縻自五溪。歸飛慕鴻雁,沿戲狎鳧鹥。酒以忘憂酌,詩因訪古題。是身真老矣,南北更東西。
- 第一百八十七丈夫四方志,喪亂飽經(jīng)過。清心聽鳴鏑,衰老強高歌。
- 大酺樂淚滴珠難盡,容殘玉易銷。倘隨明月去,莫道夢魂遙。
- 左掖梨花冷艷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風且莫定,吹向玉階飛。
- 浣溪沙 壽汪茂盤隱即竹逸戊午四月二十盤隱誰云必太行。神交李愿躡遺芳。今朝南極一星光。野處襟期尤順適,退藏滋味更悠長。歌中元說壽而康。
- 奉和圣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yīng)制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金人來夢里,白馬出城中。涌塔初從地,焚香欲遍空。天歌應(yīng)春籥,非是為春風。
- 小雨雨才放腳又還無,葉上蕭蕭半霎余。貯得千珠無點漏,絲窠元自不勝疏。
- 有感華陽暫脫戴朝簪,悔被浮云惹動心?;蚴驴审@如雨驟,客懷無限并秋深。能歸不似天邊燕,怯冷愁聞月下碪。幾許清高堪自慰,官居賴有竹蕭森。
- 贈歷陽褚司馬 時此公為稚子舞故作是詩北堂千萬壽,侍奉有光輝。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萊衣。因為小兒啼,醉倒月下歸。人間無此樂,此樂世中稀。
- 鄭侍郎家瑞香花盛開而未嘗戲贈二首瑞香花發(fā)去年枝,愜對君家白玉池。複幕重簾開欲遍,馨香少有外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