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雨雪紛飛成了邊塞的隔離,跟著軍隊度過了隴西。
見著營地能看見狐貍留下的蹤跡,在山旁還依稀能看見雪地上馬蹄的印記。
天寒地凍,連彩旗也黯然失色,鼓聲也顯得低沉。
烏云漫漫愁緒綿綿,路途蒼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注蒼
雨雪:此處“雨”應讀為“yù”,動詞,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飛雪。隔:阻隔,隔斷。榆溪:榆林塞。此處代指邊塞。
從軍:參加軍隊。此處既是詩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漫漫:廣遠無際。愁云:云氣陰霾暗淡。
蒼蒼:空闊遼遠。別路:離別家鄉(xiāng)之路。迷:迷失。
雨雪曲問答
問:《雨雪曲》的作者是誰?
答:雨雪曲的作者是江總
問:雨雪曲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雨雪曲是南北朝的作品
問: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 出自 南北朝江總的《雨雪曲》
問: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 的下一句是 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問:出自江總的名句有哪些?
答:江總名句大全
雨雪曲賞析
“雨雪隔榆溪,從軍度隴西?!笔茁撈祁},交代了時間、地點、事件,為下文營造了特定的氛圍。首尾照應,前說下雪隔斷了邊塞,指隔斷了回家的路,后說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隴西一語雙關,一指隴西邊關要塞,可見戍邊之寒遠,隴又有墳墓之意,所以又指戰(zhàn)爭之殘酷。(鮑照《蕪城賦》邊風急兮城上寒,井徑滅兮丘隴殘。)
“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頷聯承接首聯,進一步寫出了邊塞的荒涼景象?!昂弊?,使人聯想到狐死首丘,傳說狐之將死,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與荒涼形成對比突出戍卒的思鄉(xiāng)之情。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頸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邊地的寒冷、陰暗、蕭條與士卒壓抑、沉悶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漫漫愁云起,蒼蒼別路迷。”尾聯總結全詩,點出了戍卒思鄉(xiāng)這個主題。正因為有了這個主題,則前幾句詩的蕭條之景也找到了落足點?!俺钤啤焙汀懊浴?,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內心情緒的傳達。
- 紹興祀岳鎮(zhèn)海瀆四十三首維吳崇崇,于汧之西。瞻彼有龍,赫赫不迷??笋杂谠?,我酌俶齊。于凡有旅,眡公維躋。
- 客行客行困泥潦,山堠不勝長。孰使雨點暴,更令風力狂。時危嫌店遠,日暮覺程忙。身世摧頹甚,艱難已備嘗。
- 江源縣張季長正字家善頌堂我窮江源來,名勝頗追逐。薰風秀沃野,在處得奇矚。頌堂有佳士,文字照縑竹。圖書抱世守,古錦韜玉軸。黃金不滿籯,故園有喬木。逡巡酒如澠,霍霍具水陸。田頭新縠升,一飯香滿屋?;厮奸h雨時,敢望遽炊玉。摩挲壁間題,明府遂州牧。山高江水長,百世照尸祝。我來坐琴壇,靦汗愧前躅??沼酂熛拣螅促枪?。請歌青城游,或附耆舊錄。
- 以道次韻因再和二首秋林何翅一般香,楚思無窮屬野航。不必再參龐老語,要須先坐接輿狂。青燈漸向韋編熟,白露初添玉井涼。久矣蕩除人我相,莫疑高尚鄙侯王。
- 己已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老火猶驕氣蘊隆,爐香爇罷日方中。片云忽卷天河落,頃刻難名造化功。
- 山中井乾元肇初氣,坤母乃六之。誰明爻象意,鑿出混沌奇。所以擊壤民,飲水源不知。空山有古甃,夜氣方歸時。明月照我牖,獨起攜軍持。一瓢飲沆瀣,涼意生肝脾。下以澆丹田,上以滋華池。瀟然脫塵土,舉身入希夷。神人授我訣,欲以療我饑。歸來煮白石,精饌瓊為糜。
- 山中古墓白石蒼苔路,荒涼古墓門。看來百歲后,曾有幾人存。故物余翁仲,今誰是子孫。狐貍空敗穴,殘魄不能言。
- 題刊字蔡生六經四十三萬字,古未版行天所秘。魯才得見易春秋,書到漢時猶墨記。不知何年有爾曹,誤我百世惟寸刀。日傳萬紙未渠已,宇宙迫窄聲嘈嘈。一第竟為吾子慁,辦筆如椽補龍袞。生毋謂我不讀書,待撿麻沙見成本。
- 江西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舟行十里磨九瀧,篙聲犖確相舂撞。醉臥欲醒聞淙淙,真欲一口吸老龐。何人得俊窺魚矼,舉叉絕叫尺鯉雙。
- 自遣日日為詩苦,誰論春與秋。一聯如得意,萬事總忘憂。雨墮花臨砌,風吹竹近樓。不吟頭也白,任白此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