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難之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shù)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于還是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悲鳴。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
郁孤臺: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qū)西北部賀蘭山頂,又稱望闕臺,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shù)丈”得名。
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
可憐:可惜。
愁余:使我發(fā)愁。
無數(shù)山:很多座山。
鷓鴣:鳥名。傳說其叫聲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聲凄苦。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問答
問:《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的作者是誰?
答: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的作者是辛棄疾
問: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是宋代的作品
問: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是什么體裁?
答:詞
問: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出自 宋代辛棄疾的《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問: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的下一句是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問:出自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
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賞析
[內(nèi)容評析]「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江水從郁孤臺下流過,它在那里見到過多少痛苦流離,溶進了多少血淚!這血淚包括了隆裕太后事關(guān)民族生死存亡與尊嚴(yán)之淚,作者感時憂事之淚,更主要的是人民顛沛流離之淚?!肝鞅蓖L安,可憐無數(shù)山?!谷缃?,長安只能引頸以望,而且遠望不到了!那重重疊疊的連綿不盡的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yè)的進取之途!「長安」「無數(shù)山」具有空間、時間,今昔抽象多重意義,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一體,含義深遠,更以「望」「可憐」涂上濃烈的感情色彩,寫出了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感憤!「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jié)M含人民血淚的江水滾滾東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無法阻擋的?!附碚钣?,山深聞鷓鴣?!固焐珴u漸暗了,黃昏悄然來臨,深山中又傳來鷓鴣鳴叫,聲聲悲鳴,吟唱出詞人驚悸不安,憂心忡忡的復(fù)雜心情。
這首詞敘事、抒情含蓄而不直露,借水怨山,悲憤中有雄壯,筆勢健舉,含蘊豐厚。
[難詞注釋]①造口:即皂口,在江西安縣西南60里。②郁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賀蘭山上。③長安:詩詞中常常借代京都。這首詞里當(dāng)然不是指偏安江左的臨安,而是指北宋舊都開封,以至于北方廣大地區(qū)。
作者的這首詞,用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思 ,堪稱詞中的瑰寶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shù),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
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萬安縣志 》)。詞中的郁孤臺在贛州城西北角(《嘉靖贛州府志圖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shù)丈”得名?!疤评蠲銥轵荩蹿M州)剌史時,登臨北望,慨然曰:‘余雖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闕一也 ?!挠艄聻橥I?!保ā斗捷泟儆[》)清江即贛江。章、貢二水抱贛州城而流 ,至郁孤臺下匯為贛江,再北流,經(jīng)造口、萬安、太和、吉州(治廬陵,今吉安 )、隆興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陽湖注入長江。淳熙二、三年間(1175-1176 ),詞人提點江西刑獄,駐節(jié)贛州,這首詞正是詞人在此時書于造口壁的。南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辛幼安詞》條云 :“其題江西造口壁詞云云。蓋南渡之初,虜人追隆祐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還,幼安因此起興 ?!边@一記載對體會本詞意蘊,實有重要意義?!端问贰犯咦诩o(jì)及后妃傳載:建炎三年(1129)八月 ,“會防秋迫,命劉寧止制置江浙,衛(wèi)太后往洪州 ,騰康、劉玨權(quán)知三省樞密院事從行 ?!伴c八月,高宗亦離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時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黃州(今湖北黃岡)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 ?!翱?、玨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會編》十一月二十三日載:“質(zhì)明至太和縣(去吉州八十里。《太和縣志》),又進至萬安縣(去太和一百里?!度f安縣志》),兵衛(wèi)不滿百人,滕康、劉玨皆竄山谷中。金人追至太和縣,太后乃自萬安縣至皂口,舍舟而陸,遂幸虔州(去萬安凡二百四十里?《贛州府志》)?!薄端问贰ず箦鷤鳌罚骸疤蠹芭隋赞r(nóng)夫肩輿而行?!薄端问贰ず寕?》:“銓募鄉(xiāng)兵助官軍捍御金兵 ,太后得脫幸虔?!笔窌涊d的金兵追至太和 。”與羅氏所記的追至造口稍有不符。但羅氏為南宋廬陵人,又曾任江西撫州軍事推官,其所記信實與否,尚不妨存疑。況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鋒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不能說無此可能性。無論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祐太后被追造口時情勢危急,以致舍舟以農(nóng)夫肩輿而行,此是鐵案,史無異辭。重要的是,應(yīng)知隆祐其人和建炎年間形勢。以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汴擄徽欽二宗北去,北宋滅亡之際 ,隆祐以廢后幸免,她垂簾聽政,迎立康王,即后來的高宗。有人請立皇太子,隆祐拒之?!端问贰ず箦鷤鳌酚浧溲栽唬骸敖駨姅吃谕?,我以婦人抱三歲小兒聽政,將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詔曰:“雖舉族有北轅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庇衷唬骸皾h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獨在?!耳Q林玉露·建炎登極》條云:“事詞的切,讀之感動,蓋中興之一助也 。”陳寅恪《論再生緣》亦謂 :“維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為當(dāng)時及后世所傳誦?!惫适贩Q隆祐:“國有事變,必此人當(dāng)之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窮追隆祐,東路金兵則渡江陷建康、臨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正值南宋政權(quán)出生死存亡之季。因而作者身臨造口,懷想隆祐被追至此,“因此感興 ”,題詞于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羅氏所記大體可信,詞題六字即為本證。
上闋頭句“郁孤臺下清江水”起筆橫絕。由于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zhì),尤其郁(鬱)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臺三字劈面便呈顯出一座郁然孤峙之高臺 。詞人調(diào)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也。進而寫出臺下之清江水?!度f安縣志》云:“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 ?!睂懗龃艘唤ち鳎~境遂從百余里外之郁孤臺,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而造口,詞境之核心也。接著又縱筆寫出 :“中間多少行人淚 ?!毙腥藴I三字,直點造口當(dāng)年事。詞人身臨隆祐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隆。在建炎年間四海南奔之際,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無數(shù)傷心淚呵。由此想來,便覺隆祐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無疑此一江行人的淚中,也有詞人之悲淚呵。“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遍L安指汴京,西北望猶言東北望。詞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陸沉,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猶杜老之獨立夔州仰望長安。遙望長安,境界頓時無限高遠。然而,可惜有無數(shù)青山重重遮攔,望不見也,境界遂一變而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歇拍雖暗用李勉登郁孤臺望闕之故事,卻寫出自己之滿懷忠憤。卓人月《詞統(tǒng)》云:“忠憤之氣,拂拂指端?!闭侨绱?。
下闋頭兩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睂懷矍暗木吧?。贛江原是北流,詞人為抒發(fā)胸懷,不受拘泥,在這里言東流。無數(shù)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此處若言有寄托,則難以指實。若言無寄托,則遮不住與畢竟二語,又明顯帶有感情色彩。周濟《宋四家詞選》云:“借水怨山?!笨芍^具眼。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試體味遮不住三字,將青山周匝圍堵之感一筆推去,畢竟二字更見深沉有力。返觀上闋,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比喻,則東流去的江水也有所喻,當(dāng)喻祖國一方。無數(shù)青山,詞人既嘆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dāng)指敵人。
在詞人潛在的意識中,當(dāng)并指投降派。東流去三字尤可體味 ?!渡袝び碡暋吩疲骸敖瓭h朝宗于海?!痹谥袊幕瘋鹘y(tǒng)中,江河行地與日月經(jīng)天同為“天行健”之體現(xiàn),故“君子以自強不息”(《息·系辭》)。杜老《長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深。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惫室越畺|流喻正義所向。然而時局并不樂觀,詞人的心情也很不輕松?!敖碚钣啵缴盥匉p鴣?!痹~情詞境又作一大頓挫。江晚山深,此一蒼茫暮色又具封閉式意味,無異為詞人沉郁苦悶之孤懷寫照,而暗應(yīng)合上闋開頭的郁孤臺意象。正愁余,語本《楚辭·九歌·湘夫人 》:“目眇眇兮愁予?!睂崬樵~人的肺腑之言。楚騷哀怨要眇之色調(diào),愈添意境沉郁凄迷之氛圍。更哪堪聞亂山深處鷓鴣聲聲 :“行不得也哥哥”?!肚萁?jīng)》張華注 :“鷓鴣飛必南向,其志懷南,不徂北也?!卑拙右住渡晋p鴣》則云:“啼到曉,唯能愁北人,南人慣聞如不聞 ?!柄p鴣聲聲,其呼喚詞人莫忘南歸之懷抱耶?抑鉤起其志業(yè)未就之忠憤耶?或如山那畔中原父老同胞之哀告耶?實難作一實指。結(jié)尾兩句寫朝廷一味妥協(xié),久未光復(fù)中原,作者心中滿懷愁苦,表現(xiàn)的極其悲涼。
梁啟超云 :“《菩薩蠻 》如此大聲鏜鞳,未曾有也?!保ā端囖筐^詞選》)此詞抒發(fā)了作者對建炎年間國事艱危之沉痛追懷,對靖康以來失去國土之深情縈念,為南宋愛國精神深沉凝聚之絕唱。詞中運用比興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達到比興傳統(tǒng)意內(nèi)言外之極高境界。其眼前景不過是清江水、無數(shù)山,心上事則包舉家國之悲今昔之感種種意念,因為難以一一指實最后都通過景色寫了出來。但其主要寓托則可體會,其一懷襟抱亦可領(lǐng)會。此種以全幅意境寓寫整個襟抱、運用比興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實之藝術(shù)造詣,實為中國美學(xué)理想之一體現(xiàn)。全詞一片神行又潛氣內(nèi)轉(zhuǎn),兼有神理高絕與沉郁頓挫之美,在詞史上完全可與李太白同調(diào)詞相媲美。
- 感春忽聞春欲去,園林謾游矚。輕風(fēng)散余紅,細雨滋繁綠。綠繁似歡榮,經(jīng)散猶僇辱。因悟人間世,萬事易翻覆。賤或登青云,貴或成赤族。禍福無定端,往往相倚伏。那知今日歌,不是明朝哭。書以為世鑒,得志毋縱欲??丝巳缏谋部材罘シ?。茍能閑此理,堪追圣賢躅。
- 酬清苕恭仲溫見寄舊詩追志於此吾生苦疎拙,不解謀此身。輾轉(zhuǎn)常害食,短褐如懸鶉。徒御舍之去,往往嫌我貧。達交亦良多,安能強相親。唯有湖濱山,於我如故人。日夕與之對,澹然忘主賓。仲溫我同流,道我此意真。新詩遠相寄,可以書諸紳。何時到清苕,相攜采白蘋。
- 贈賈麟賈君貌古文章老,虬髯鋪胸犀插腦。戲夸才力驚眾人,談笑千篇筆端掃。酒酣座上披天真,鏟去崖岸露懷抱。今年禮部更新書,續(xù)詔九州登俊造。宿儒晚秀趨術(shù)茫,肝愁胃苦搜辭藻。獨君所向異爾為,長袖陂陀踏幽草。行窮兩徑躋巖巔,指點晴江辨秋島。卻騎匹馬歸湖山,古寺相逢情愈好??臻谉o物醉故人,輒出囊錢具梨棗。更長坐久然青燈,語雜譏諧欲顛倒。我方正色起問君,何乃終年事枯槁。齒牙未豁才有馀,一賦從容成腹藁。琢磨高論馳古今,足歷天衢騁王道。駑群沓沓猶爭先,驥騄胡然甘伏皁。君徒俯首不我答,我反慚顏汗如澡。丈夫貴富難近窺,一第定非論晚早。豈同祖誼名漢朝,位不公卿身已夭。何時卻掛吳淞帆,霜蟹初肥恰新稻。
- 【中呂】迎仙客風(fēng)情施計策,硬栽排,把明皇沒扌刷地揣過來。假承塌,休□□坐,借債我做著傍牌??筛覄e燒上風(fēng)流怪。成密寵,正情濃,休聽外人冷句兒噥。劣冤家,小業(yè)種,情我做著屏風(fēng)??尚輨e鑿?fù)柑以炊础N夜材?,莫相離,肉鐵索更粘如膠共漆。系著眉毛,結(jié)著鬀髻,硬頂著頭皮,熬一個心選退。
- 百丈有感不雜東華一點塵,桑麻滿眼土風(fēng)淳。如何林下無嘉客,卻有西湖浩蕩春。
- 出馬家塢野逈夏無暑,塢深朝更涼。路隨流水轉(zhuǎn),山背古城荒??h宇欹紅閣,僧庵缺粉墻。暗驚兵亂后,猶有數(shù)蓮塘。
- 次韻學(xué)士重陽雪中見招不赴前后十六首憶孟懷陶亦已陳,杖藜吊影召魂神。假書豈產(chǎn)貍為士,帶箭寧思鶴是賓。臂上垂囊災(zāi)可代,江邊錫宴食多辛。典衣本欲作重九,冒雪難尋石凍春。
- 聞鳩蟄動猶寒在,鳩鳴恰睡馀。素傳鷹羽化,多占鵲巢居。報我晴何用,憐渠拙自如,年年偏感處,風(fēng)急杏花初。
- 甲午七夕在京和朱子木韻巫云一去付悠悠,堪笑星河老不休。天上凄涼兩魂夢,人間閱歷幾春秋。銷磨長恨詩難盡,領(lǐng)略良宵酒莫留。借我天槎試相問,拙人還與巧同不。
- 答侯少府常日好讀書,晚年學(xué)垂綸。漆園多喬木,睢水清粼粼。詔書下柴門,天命敢逡巡。赫赫三伏時,十日到咸秦。褐衣不得見,黃綬翻在身。吏道頓羈束,生涯難重陳。北使經(jīng)大寒,關(guān)山饒苦辛。邊兵若芻狗,戰(zhàn)骨成埃塵。行矣勿復(fù)言,歸歟傷我神。如何燕趙陲,忽遇平生親。開館納征騎,彈弦娛遠賓。飄飖天地間,一別方茲晨。東道有佳作,南朝無此人。性靈出萬象,風(fēng)骨超常倫。吾黨謝王粲,群賢推郄詵。明時取秀才,落日過蒲津。節(jié)苦名已富,祿微家轉(zhuǎn)貧。相逢愧薄游,撫己荷陶鈞。心事正堪盡,離居寧太頻。兩河歸路遙,二月芳草新。柳接滹沱暗,鶯連渤海春。誰謂行路難,猥當(dāng)希代珍。提握每終日,相思猶比鄰。江海有扁舟,丘園有角巾。君意定何適,我懷知所遵。浮沉各異宜,老大貴全真。莫作云霄計,遑遑隨縉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