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誰會得天公意,只道今年乞雨難
出自宋代楊萬里《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
雨早些時打麥殘,雨遲許日即秧乾。
阿誰會得天公意,只道今年乞雨難。
注釋參考
阿誰
疑問代詞。猶言誰,何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紫騮馬歌辭》:“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傳》:“ 先主 謂曰:‘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二折:“撥轉(zhuǎn)頂門關(guān)棙子,阿誰不是大羅仙?!?尹爟 《九月上越王臺》詩:“空教 陸賈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屬阿誰!”
得天
(1).得天道。謂遵守永恒的運行規(guī)律?!兑住ず恪罚骸叭赵碌锰於芫谜?,四時變化而能久成?!?/p>
(2).謂得四時之正?!兑葜軙ぶ茉隆罚骸?夏 數(shù)得天,百王所同。”《漢書·律歷志上》:“﹝《春秋》﹞《經(jīng)》曰‘春王正月’,《傳》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為三月, 商 為四月, 周 為五月。 夏 數(shù)得天’,得四時之正也?!?/p>
(3).謂得天助?!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晉侯 夢與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預(yù) 注:“ 晉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條件。 清 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章:“ 中國 文明,起於北方,其氣候嚴(yán)寒,地味確瘠,得天較薄?!?/p>
公意
公眾的意愿;共同的意見。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據(jù) 叢 說,雖由他出面,而一味代行大家的公意?!?mao{1~1}澤{1*1}東 《中共中央mao{1~1}澤{1*1}東主席關(guān)于時局的聲明》:“中國gong{1*1}產(chǎn){1*1}黨認(rèn)為,上述各項條件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公意,只有在上述各項條件之下所建立的和平,才是真正的民主的和平。”
只道
只說;只以為。 宋 楊萬里 《秋雨嘆》詩:“居人只道秋霖苦,不道行人坭更深?!?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料那人爭知我,如今病未愈,只道把他孤負(fù)?!薄端疂G傳》第二三回:“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zāi)避難?!?/p>
今年
今年 (jīnnián) 指現(xiàn)在的這一年 this year楊萬里名句,和李子壽通判曾慶祖判院投贈喜雨口號八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飛刀悍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