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今利奪人,骨肉相仇冤
出自宋代黃叔美《寶善堂為薛玄卿題》:
人孰不有母,鮮能報(bào)其恩。
人孰不有弟,鮮能念同根。
漢興尺布謠,鄭有誓泉言。
所以憂世事,永嘆鹡鴒原。
緬懷寶善君,生子出孝門。
幼習(xí)靜室業(yè),實(shí)為仁愛敦。
百金買古宅,乃在清溪濆。
堂前種荊樹,堂北長(zhǎng)慈萱。
時(shí)從道園中,駕彼白鶴軒。
再拜母膝下,殷勤問寒暄。
季也一相接,怡然煦春溫。
溪魚識(shí)嘯歌,烏鳥沽盤餐。
余適登斯堂,吳公有銘存。
阿侄三五輩,削瓜酌清尊。
秩然進(jìn)退間,禮義何其尊。
嗟今利奪人,骨肉相仇冤。
蒼天信可問,薄俗難與論。
注釋參考
奪人
(1).猶損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某官性詭譎好名,專一暗地坑人奪人?!?/p>
(2).猶動(dòng)人。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自始至終洋溢著一種奪人的力量。”
骨肉
骨肉 (gǔròu) 身體 body 骨肉歸復(fù)于土。——《禮記》 骨和肉 flesh and blood 比喻至親 intimate;kindred 親生骨肉 骨肉關(guān)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筑什么萬里長(zhǎng)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仇冤
仇冤 (chóuyuān) 有仇又有冤 hatred 仇冤易結(jié)難解黃叔美名句,寶善堂為薛玄卿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