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宗杲《偈頌一百六十首》:
百二十日夏,日日無空缺。
露柱帶神通,燈籠呈丑拙。
徹不徹,卻來棒頭為汝決。
注釋參考
不徹
(1).不循常道。《詩·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徹,我不敢傚我友自逸?!?毛 傳:“徹,道也。” 陳奐 傳疏:“不道……不循道而行。”
(2).不盡;不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你看我似糞土之墻朽木材,斷然是捱不徹饑寒,禁不過氣惱。”
卻來
亦作“卻來”。歸來。 唐 李白 《東魯見狄博通》詩:“謂言掛席度滄海,卻來應(yīng)是無長風(fēng)?!?宋 蘇軾 《送安節(jié)》詩之十四:“萬里卻來日,一庵仍獨(dú)居。”
棒頭
(1).方言。玉米。《抗日歌謠·村村農(nóng)民齊動(dòng)員》:“夏日如火熱難當(dāng),棒頭熟來高粱黃?!?/p>
(2).棍子,棍棒。
釋宗杲名句,偈頌一百六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