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明映山樹(shù),澹淡浮青蕪
出自宋代張嵲《四月十一日游湖上作》:
余花送春暮,群綠迎夏初。
清晨出郡郭,溪山含雨濡。
宿靄昏近麓,初陽(yáng)滟平湖。
空明映山樹(shù),澹淡浮青蕪。
亭亭天際峰,微茫如有無(wú)。
縱櫂?biāo)ㄩ?,叩舷幽意抒?br>白鳥(niǎo)若娛人,盡日鳴菰蒲。
舉酒一相囑,岸巾清嘯余。
佳游雖浩蕩,離念終郁紆。
寄與北來(lái)客,賞心良自誣。
注釋參考
空明
(1).空曠澄澈。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航 北湖 之空明,覷鱗介之驚透。” 宋 蘇軾 《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p>
(2).特指月光下的清波。 宋 蘇軾 《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p>
(3).指空曠澄凈的天空。 宋 蘇軾 《海市》詩(shī):“東方云??諒?fù)空,羣仙出沒(méi)空明中。”
(4).指洞澈而靈明的心性。 宋 蘇轍 《讀舊詩(shī)》詩(shī):“老人不用多言語(yǔ),一點(diǎn)空明萬(wàn)法師?!?/p>
(5).形容心性洞澈而靈明。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shū)》:“誠(chéng)知書(shū)中有書(shū),書(shū)外有書(shū),則心空明而理圓湛,豈復(fù)為古人所束縛,而略無(wú)張主乎!” 謝覺(jué)哉 《不惑集·再談“想”》:“旦則是心里空明,不雜成見(jiàn),不自以為是。”
澹淡
(1).水波動(dòng)蕩貌。 戰(zhàn)國(guó) 楚 宋玉 《高唐賦》:“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漢 枚乘 《七發(fā)》:“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湍流遡波,又澹淡之?!?清 姚鼐 《金麓村招游莫愁湖醉中作歌》:“春水滿時(shí)春草長(zhǎng),湖波澹淡漂夕陽(yáng)。”
(2).漂浮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羣浮乎其上,汎淫泛濫,隨風(fēng)澹淡。” 郭璞 注:“皆鳥(niǎo)任風(fēng)波自縱漂貌也。” 晉 潘岳 《西征賦》:“乘云頡頏,隨波澹淡?!?/p>
青蕪
(1).雜草叢生的草地。 唐 杜甫 《徐步》詩(shī):“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宋 周邦彥 《大酺·春雨》詞:“未怪 平陽(yáng) 客,雙淚落,笛中哀曲,況蕭索,青蕪國(guó)。” 清 曹寅 《菜花歌》:“朝陽(yáng)夕陽(yáng)幾百里,惟剩白水連青蕪?!?/p>
(2).形容雜草叢生貌。 清 吳偉業(yè) 《登縹緲?lè)濉吩?shī):“芳草青蕪迷遠(yuǎn)近,夕陽(yáng)金碧變陰晴?!?/p>
張嵲名句,四月十一日游湖上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