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伏朝三后,蕃儀集四夷
出自宋代文同《仁宗皇帝挽詩十首》:
史祝周壇日,人憂杞國時。
飲池?zé)o善效,頮水有遺辭。
仙伏朝三后,蕃儀集四夷。
從今河與洛,長瀉鳳臺悲。
注釋參考
三后
(1).三個君主或諸侯。古代天子、諸侯皆稱后。(1)指 禹 、 湯 、 文王 。《楚辭·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王逸 注:“后,君也,謂 禹湯 文王 也?!?2)指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对姟ご笱拧は挛洹罚骸叭笤谔?,王配於京。” 毛 傳:“三后,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 、 夏 、 商 三代的君主。《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於今為庶?!?杜預(yù) 注:“三后, 虞 、 夏 、 商 ?!?4)指 禹 、 契 、 后稷 ?!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 禹 鑿龍門,辟 伊闕 ,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 契 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 后稷 乃教之辟地墾草,糞土種穀,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后之后,無不王者,有陰德也。”(5)指 周公 、 君陳 、 畢公 。《書·畢命》:“惟 周公 克慎厥始,惟 君陳 克和厥中,惟 公 ( 畢公 )克成厥終。三后協(xié)心,同底于道?!?6)指 伯夷 、 禹 、 后稷 。《書·呂刑》:“乃命三后,恤功于民。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 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 稷 降播種,農(nóng)植嘉穀?!?7)指 夏桀 、 殷辛 、 周幽王 ?!段倪x·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下及三后,媱妃亂主?!?張載 注:“三后, 夏 、 殷 、 周 也?!?劉良 注:“三后, 桀 、 紂 、 幽王 。”(8)指 漢 之 宣帝 、 景帝 、 文帝 ?!段倪x·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后始基,世武丕承?!?李善 注:“三后,謂 宣 、 景 、 文 也。”
(2).指 漢 代的三個皇后?!逗鬂h書·王暢傳》:“三后生自 新野 ?!?李賢 注:“ 光烈皇后 、 和帝 陰后 、 鄧后 ,并 新野 人?!?/p>
四夷
(1).古代華夏族對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含有輕蔑之意?!稌ぎ吤罚骸八囊淖篑?,罔不咸賴?!?孔 傳:“言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被髮左衽之人,無不皆恃賴三君之德。”《后漢書·東夷傳》:“凡蠻、夷、戎、狄總名四夷者,猶公、侯、伯、子、男皆號諸侯云。”
(2).泛指外族、外國。 清 魏源 《<圣武記>敘》:“不憂不逞志于四夷,而憂不逞志于四境?!?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 中國 之在天下,見夫四夷之則效上國,革面來賓者有之;或野心怒發(fā),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誠足以相上下者,蓋未之有也?!?/p>
文同名句,仁宗皇帝挽詩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享文恭太子廟樂章二首——— 馮伉〔唐代〕
- 春貼子詞太皇太后閣六首——— 司馬光〔宋代〕
- 滿庭芳(春日過城東舊游)——— 劉塤〔宋代〕
- 王德輔邀飲新醅予與陳用賓老輒先醉座上分韻——— 林景熙〔宋代〕
- 清平樂(贈教坊樂師)——— 劉塤〔宋代〕
- 緣識——— 宋太宗〔宋代〕
- 都中留隨州李判官——— 劉過〔宋代〕
- 滿江紅——— 葉夢得〔宋代〕
- 秦淮——— 劉元高〔宋代〕
- 【商調(diào)】百字知秋令——— 王和卿〔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