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陽枋《挽黃循齋》:
憶昔論文友,如今舐鼎仙。
周經談正印,易學話真?zhèn)?/span>。
一樂堂中語,三生石上緣。
蓮峰望昆岳,惆悵白云連。
注釋參考
周經
指儒家的經籍?!段簳じ咦嫘⑽牡奂o下》:“六職備于 周 經,九列炳於 漢 晉 ,務必有恒,人守其職?!?南朝 梁簡文帝 《唱導文》:“燮和內化,事炳 周 經;讚德含章,訓高惇史。”
正印
(1).猶正宗。 宋 王邁 《代通舶使啟》:“追 河閒 于千載,后得禮樂之盛,心夢 太白 于三生前,傳文章之正印?!?/p>
(2). 明 制,某些重要官職(如御史)鑄有二印。其一為職官本人掌管,謂之“副印”;其一藏于內府,謂之“正印”。有事則受“正印”而出,復命時則仍上交朝廷。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 鄭克塽 降日。奏繳 延平王 冊一付, 延平王 印一顆,招討大將軍正印一顆,副印一顆,蓋副印用以隨帶軍前者?!眳㈤啞睹魇贰ぽ浄舅摹?。
(3).正方形的官印。 清 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縣等各級地方長官均用正印,故府州縣官又稱正印或正印官?!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回:“既然有路子,為什么不過班做知縣,到底是正印?!?/p>
真?zhèn)?/h3>
猶嫡傳。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一·方伯公遺事》:“先祖 方伯公 年九十餘……常揭一聯(lián)於廳事云:‘紹祖宗一脈真?zhèn)?,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 魯迅 《華蓋集·導師》:“說佛法的和尚,賣仙藥的道士,將來都與白骨是‘一丘之貉’,人們現(xiàn)在卻向他聽生西的da{1*1}法,求上升的真?zhèn)?,豈不可笑!”
陽枋名句,挽黃循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