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劉辰翁《踏莎行》
珠壓相於,胭脂同傅。樊家更共誰家語。梢頭結(jié)取一番愁,玉簫不會(huì)雙雙侶。風(fēng)送流鶯,前歌後舞。并桃欲吐含來往。雙飛燕子自相銜,會(huì)教唇舌調(diào)鸚鵡。
注釋參考
流鶯
1、亦作“ 流鸎 ”。即鶯。流,謂其鳴聲婉轉(zhuǎn)。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會(huì)圃臨東風(fēng)》:“舞春雪,襍流鶯?!?
宋 晏殊 《酒泉子》詞:“春色初來,徧拆紅芳千萬樹,流鸎粉蝶鬭翻飛。”
明 謝讜 《四喜記·冰壺重會(huì)》:“春晝?nèi)者t遲,朝罷身無事,流鶯百囀度高枝,不覺添詩思?!?
清 龔自珍 《高陽臺(tái)》詞:“問春人,知否園亭,啼徧流鶯?!?/p> 2、流鶯還有一層隱晦的含意,就是無固定場(chǎng)所在街頭拉客的妓女。
前歌
見“ 前歌后舞 ”。
劉辰翁名句,踏莎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