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王之道《菩提院》:
菩提古精舍,兵余但茅茨。
我行倦午暑,少憩容奴炊。
山僧老夫子,養(yǎng)蠶如養(yǎng)兒。
奈何煮白繭,乃欲繅青絲。
燕泥固可惡,覆巢似非宜。
不聞兩足尊,頂鵲安無隳。
我亦學佛者,言之為興悲。
作詩書壁間,以為浮屠規(guī)。
注釋參考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p>
(2).僧人自稱的謙詞?!段鍩魰しㄑ圩凇ち_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p>
老夫子
(1).本為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后亦轉(zhuǎn)為諛稱或?qū)ψx書人的戲稱。 清 惲敬 《與朱干臣書》:“古者弟子面稱師曰子,其為他人言之,不面稱曰夫子……至 戰(zhàn)國 時方面稱夫子; 漢 唐 亦有此稱,然不必弟子。 明 嚴分宜 當國,其門下諛之,始有‘老夫子’之稱,后人又加以‘大人’,諛而又諛。”《文明小史》第十四回:“三人無奈,只得私自託人介紹,慕名從了一位拔貢老夫子問業(yè)?!?鄒韜奮 《經(jīng)歷》二:“我們請了一位老夫子在家里教著‘詩云子曰’?!?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 白莉蘋 看著 余永澤 總穿著長袍大褂像個學究,就一直稱呼他老夫子?!?/p>
(2). 清 代稱幕賓?!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回:“當面不好説,或者托托旁人,衙門里的老夫子,老哥總有相好的,請他們從中周旋周旋?!薄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巴R豢?,還是同他們老夫子一塊吃罷?!?/p>
養(yǎng)兒
(1).養(yǎng)子?!缎绿茣つ娉紓魃稀ぐ驳撋健罚骸皶r 楊貴妃 有寵, 祿山 請為妃養(yǎng)兒,帝許之?!?/p>
(2).生育男孩?!秊in{1*1}瓶{1*1}梅詞話》第三七回:“養(yǎng)兒人家熱騰騰,養(yǎng)女人家冷清清?!?/p>
王之道名句,菩提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