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與義《送王因叔赴試》:
楓落南紀明,秋高洞庭白。
自是天涯人,更送湖上客,人生險易乘除里,富貴功名從此始。
不須惜別作酸然,滿路新詩付吾子。
注釋參考
楓落
見“ 楓落吳江 ”。
南紀
(1).《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鄭玄 箋:“ 江 也, 漢 也,南國之大水,紀理眾川,使不壅滯;喻 吳 楚 之君能長理旁側(cè)小國,使得其所。”后因以指南方。 南朝 梁 江淹 《王侍中為南蠻校尉詔》:“贊政南紀,播惠西夏?!?宋 楊萬里 《讀罪己詔》詩:“中原仍夢里,南紀且愁邊?!?清 陳康祺 《燕下鄉(xiāng)脞錄》卷十三:“象齒焚身,禍延南紀?!?/p>
(2).即南戒。 唐 韓愈 《后苦寒行》之一:“南紀 巫 廬 瘴不絶,太古以來無尺雪?!?仇兆鰲 注引 李淳風 《法象志》:“以天下山河分為兩戒,北紀所以限戎狄,南紀所以限蠻夷?!?清 趙翼 《滇城》詩:“南紀河山推重鎮(zhèn),前朝湯沐守通侯。”詳“ 南戒 ”。
秋高
謂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陳潤 《賦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唐 翁承贊 《題壺山》詩:“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紅。”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宋 蘇軾 《坤成節(jié)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咸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后天之祝?!?/p>
(2).湖名。即 洞庭湖 ?!俄n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眳⒁姟?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段倪x·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眳⒁姟?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陳與義名句,送王因叔赴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