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胡寅《游將軍巖》:
初識(shí)后亭山,一賞北巖秀。
更聞將軍隱,飛策飛云岫。
何為英烈姿,石壁寄門竇。
和非馬力竭,依險(xiǎn)聊自救。
無(wú)乃棄長(zhǎng)弓,一念希不漏。
余情尚慳滯,嗔客來(lái)徑簉。
唏云翳凡木,涕雨滑峻甃。
以君智慧鎧,與我忠信胄。
才刃及詩(shī)鋒,勝客雜前后。
懸崖雖仡仡,有進(jìn)寂寞斗。
山靈方恫悔,斂跡祈恕宥。
坐令蒙蔽景,倏變清明晝。
前峰霄漢近,矗矗駭猱狖。
絕澗云練明,宛宛出篆籀。
奇觀固難值,況復(fù)有清酎。
不須待重九,菊蕊已堪齅。
注釋參考
山靈
(1).山神?!段倪x·班固<東都賦>》:“山靈護(hù)野,屬御方神。” 李善 注:“山靈,山神也?!?元 房皞 《送王升卿》詩(shī):“我欲從君覓隱居,卻恐山靈嫌俗駕?!?清 林則徐 《塞外雜詠》:“我與山靈相對(duì)笑,滿頭晴雪共難消?!?郭沫若 《月蝕》:“我們 四川 的山靈水伯遠(yuǎn)遠(yuǎn)在招呼我?!?/p>
(2).山間出產(chǎn)的珍異食物。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靈,陳水陸, 張君瑞 合當(dāng)欽敬?!?/p>
(3).昆蟲名。彝族民間史詩(shī)《梅葛》第三部七:“巖上‘伯幺’有三對(duì),河壩‘山靈’有二對(duì),人人見了都喊打?!痹ⅲ骸安?、山靈,都是昆蟲?!?/p>
恫悔
痛悔。 宋 蘇軾 《謝量移汝州表》:“豈謂草芥之賤微,尚煩朝廷之記録,開其恫悔,許以甄收。”
斂跡
(1) [cover up one's traces;keep out of the way;temporarily desist from one's evil ways;lie low]∶隱蔽形跡,不敢露面
宿奸老蠹為斂跡。——《新唐書·劉棲楚傳》
(2) [restrain;refrain from evil-doing to avert public attention]∶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屏氣斂跡
(3) [retire from public life]∶指退隱不出
斂跡避賢
詳細(xì)解釋亦作“ 斂跡 ”。1.收斂形跡。謂有所顧忌而不敢放肆?!度龂?guó)志·魏志·武帝紀(jì)》“遷 頓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瞞傳》:“后數(shù)月, 靈帝 愛(ài)幸小黃門 蹇碩 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薄缎绿茣鳌罚骸跋仁?,諸惡少竄名北軍,凌藉衣冠,有罪則逃軍中,無(wú)敢捕。 棲楚 一切窮治,不閲旬,宿姦老蠹為斂跡?!?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三:“﹝ 邵嗣堯 ﹞后由御史督學(xué) 江 南,鯁直公廉,勢(shì)要斂跡?!?王闿運(yùn) 《李仁之傳》:“獄訟衰止,游惰皆斂跡?!?/p>
(2).隱藏;躲避。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夫矰繳紛紜,則鴛雛徊翮;坑穽充蹊,則麟虞斂跡?!?唐 白居易 《與陳給事書》:“可與進(jìn)也,乞諸一言,小子則磨鉛策蹇,騁力於進(jìn)取矣;不可進(jìn)也,亦乞諸一言,小子則息機(jī)斂跡,甘心於退藏矣。”
(3).退居;隱居?!稌x書·張軌傳》:“吾在州八年,不能綏靖區(qū)域,又值中州兵亂, 秦 隴 倒懸,加以寢患委篤,實(shí)思斂跡避賢?!?唐 岑參 《終南雙峰草堂作》詩(shī):“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shí)輩?!?/p>
見“ 斂跡 ”。
恕宥
饒恕;原諒?!端螘へ岛鷤鳌ぢ躁?yáng)清水氐楊氏》:“ 楊難當(dāng) 表如此,悔謝前愆,可特恕宥。” 唐 韓愈 《南山》詩(shī):“勃然思坼裂,擁掩難恕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鬼作筵》:“幽明殊途,安能代庖,望父恕宥?!?/p>
胡寅名句,游將軍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