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文《鶯啼序》:
秋風又吹華發(fā),怪流光暗度。
最可恨、木落山空,故國芳草何處。
看前古、興亡墮淚,誰知歷歷今如古。
聽吳兒唱徹,庭花又翻新譜。
腸斷江南,庾信最苦,有何人共賦。
天又遠,云海茫茫,鱗鴻似夢無據(jù)。
怨東風、不如人意,珠履散、寶釵何許。
想故人、月下沈吟,此時難訴。
吾生已矣,如此江山,又何懷故宇。
不恨賦歸遲,歸計大誤。
當時只合云龍,飄飄平楚。
男兒死耳,嚶嚶昵昵,丁寧賣履分香事,又何如、化作胥潮去。
東君豈是無能,成敗歸來,手種瓜圃。
膏殘夜久,月落山寒,相對耿無語。
恨前此、燕丹計早,荊慶才疏,易水衣冠,總成塵土。
斗雞走狗,呼盧蹴鞠,平生把臂江湖舊,約何時、共話連床雨。
王孫招不歸來,自采黃花,醉扶山路。
注釋參考
殘夜
夜將盡時。 唐 王灣 《次北固山下》詩:“海日生殘夜, 江 春入舊年?!?唐 杜甫 《月》詩:“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 宋 范成大 《虎牙灘》詩:“步頭可檥船,安穩(wěn)睡殘夜。”
落山
指太陽下山。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xù)輯·<子夜>和國貨年》:“明明還只是子夜,而居然以為天已經(jīng)大亮了,甚至于太陽又要落山了。” 趙樹理 《套不住的手》:“ 陳秉正 老漢從吃過早飯起程,直走到太陽快落山才到?!?/p>
相對
相對 (xiāngduì) 面對面;相向 opposite;face to face 大與小相對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relative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fā)展都是相對的 比較來說 relatively;comparatively 相對不錯無語
(1).沒有話語;沒有說話。 唐 任翻 《惜花》詩:“無語與花別,細看枝上紅?!?宋 蘇軾 《惠山謁錢道人登絕頂望太湖》詩:“ 孫登 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2).形容寂靜無聲。 唐 崔涯 《黃蜀葵》詩:“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問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huang{1~1}菊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p>
趙文名句,鶯啼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