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蒲壽宬《寄梅坡》:
喬木聳下翠,好鳥鳴嚶嚶。
豈不愛吾廬,感此求友聲。
獨(dú)酌歌停云,懷人淚如傾。
昔我柴桑翁,五柳貧亦榮。
今予富千樹,況有野艇橫。
鱸魚亦可膾,如此夜月明。
誰(shuí)諧彼蒼意,澗谷敦孤惸。
青山只依舊,沽酒尋前盟。
矯首云帽人,兩臂羽欲生。
故人來(lái)不來(lái),盤俎無(wú)人爭(zhēng)。
注釋參考
豈不
豈不 (qǐbù) 難道不…?怎么不…? wouldn’t it result in 豈不容易?吾廬
我的屋舍。 晉 陶潛 《讀山海經(jīng)》詩(shī)之一:“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唐 白居易 《吾廬》詩(shī):“吾廬不獨(dú)貯妻兒,自覺年來(lái)侵身衰?!?元 張可久 《人月圓·三衢道中有懷會(huì)稽》曲:“不如歸去, 香爐峰 下,吾愛吾廬。”
友聲
朋友的聲音。亦指朋友。《詩(shī)·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宋 王安石 《示德逢》詩(shī):“有鳴倉(cāng)庚,豈曰不時(shí)?求其友聲,頡之頏之。嗟我懷人,何日忘之。” 清 趙翼 《題三壽圖》詩(shī):“娛老求友聲,豈如家庭內(nèi)。”
蒲壽宬名句,寄梅坡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白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