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蕃《寄題山居》:
山居為山可所如,非灊非皖非匡廬。
問云非山何所居,屋中主人山中徒。
當(dāng)檐屹立幾丈余,亦有竹樹相盤紆。
朝聽鶴吟暮猿呼,那知門外臨通衢。
或聞此語謂我誣,答以君意誠(chéng)守株。
人間有國(guó)名華胥,其往初不因舟車。
神游倏忽已即涂,晨雞喚覺猶蘧蘧。
山名無乃類此歟,胸中有山無地?zé)o。
注釋參考
無乃
無乃 (wúnǎi)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wouldn’t that be…? 無乃爾是過與。——《論語·季氏》 無乃不可乎。——《左傳·僖公三十二》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狀態(tài)?!睹献印るx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nèi)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dāng)而勝敗存亡之機(jī)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吩?shī):“險(xiǎn)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tuán)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chéng)?!?/p>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稇?zhàn)國(guó)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fù)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薄痘茨献印ぬ┳逵?xùn)》:“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yáng)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范圍廣袤?!冻o·遠(yuǎn)游》:“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張銑 注:“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薄逗蔚洹返谝换兀骸耙幻嬲R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p>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tǒng)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云!”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zhàn)越無地?!薄度龂?guó)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于無地?!?/p>
趙蕃名句,寄題山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詰是文殊。作者:蘇軾作品:次韻葉致遠(yuǎn)見贈(zèng)
- 食蔬程獨(dú)守,飲冰節(jié)靡違作者:韋應(yīng)物作品:贈(zèng)李判官
- 魯侯國(guó)至小,廟鼎猶納郜作者:韓愈作品:薦士(薦孟郊于鄭馀慶也)
- 肯學(xué)尋常輩,忙忙為紫衣
- 孤塔明橫巘,短橋華枉渚作者:洪咨夔作品:阮亨甫壽樂堂澹庵各一首壽樂
- 止能權(quán)輕重,王府則多有。作者:王安石作品: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訪茶法利害見寄
- 姑蘇臺(tái)榭倚蒼靄,太湖山水含清光作者:白居易作品: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
- 略無煙作帶,獨(dú)有影沈湖
- 新篁已解籜,瑩眼青瑯玕作者:李壁作品:四月十八日送連帥母丘厚卿三圣院即事
- 知君便便中,自有一石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