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春去渾無跡,忽地霜來漸有痕
出自清代冒襄《和阮亭《秋柳》詩原韻》:
南浦西風合斷魂,數(shù)枝清影立朱門。
可知春去渾無跡,忽地霜來漸有痕。
家世凄涼靈武殿,腰肢憔悴莫愁村。
曲中舊侶如相憶,急管哀箏與細論。
注釋參考
可知
可知 (kě zhī)當然。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張驢兒云)?你可怕麼?(卜兒云)?可知怕哩!」 明.高明.琵琶記.第三齣:「這般福地洞天,可知有仙姝玉女?!?難怪、怪不得。
貫華堂古本水滸傳.第四十八回:「原來卻是樂和舅,可知尊顏和姆姆一般模樣?!?須知。
元.吳昌齡.張?zhí)鞄煟诙郏骸咐先思也粫允?,耳根邊只管聒絮,可知我染病哩!?反義詞: 未知
可據(jù)他事推想得知。
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原來。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四折:「可知是孩兒薛仁貴,我報復您父親去?!?h3>無跡亦作“ 無跡 ”。沒有蹤影;沒有痕跡。 南朝 梁 陸倕 《新刻漏銘》:“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無跡,天工罕代?!?宋 王讜 《唐語林·政事下》:“﹝ 李惠登 ﹞為政清浄無跡,不求人知。”
見“ 無跡 ”。
忽地
忽地 (hūde) 忽然;突然 suddenly 燈忽地滅了冒襄名句,和阮亭《秋柳》詩原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