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桑其存,伐柯不遠
出自宋代岳珂《英宗皇帝寧字御漢體書贊》:
惟漢體書,筆法之變。
于帝王中,亦有羲獻。
有煜昭陵,蒸云激電。
品冠一神,中寓萬善。
于惟治平,問安視膳。
葩奇自然,得于目見。
傅英染華,躬侍筆硯。
既羽既觀,弗咤弗眩。
心法斯授,體熱亦擅。
故于游戲,如墨裙練。
惟帝之圣,統(tǒng)接堯禪。
追懷羹墻,謀謹詒燕。
武存止戈,威寓不戰(zhàn)。
五餌匈奴,三登海縣。
耆髫茹粹,支夏解辮。
寧人之功,是履是踐。
帝心敢知,畔援歆羨。
妙則已具,奎文式絢。
揭于座隅,以示警勤,仁皇之仁,惟圣時憲。
猗與此寧,尸居龍見。
苞桑其存,伐柯不遠。
事陋規(guī)隨,戒存藥眩。
有簽維瑤,有軸維鈿。
系此贊詩,于帖之殿。
注釋參考
苞桑
(1).桑樹之本?!兑住し瘛罚骸捌渫銎渫觯M于苞桑?!?孔穎達 疏:“苞,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南史·宋紀上·武帝》:“若乃草昧經(jīng)綸,化融於歲計,扶危靜亂,道固於苞桑?!?康有為 《上清帝第二書》:“民心固結(jié),國勢自繫于苞桑矣。”
(2).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 唐 歐陽詹 《吊漢武帝文》:“已臨隧炭,幾絶苞桑。”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九:“或覆餗而終焉,或苞桑而振者?!?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除此三大釁,而國家苞桑之業(yè),已在世世?!?/p>
(3).《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孔穎達 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則有繫于苞桑之固,無傾危也。”后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經(jīng)常思危而不自安,國家就能鞏固?!逗鬂h書·吳漢蓋延等傳論》:“ 光武 審《黃石》,存苞桑,閉 玉門 以謝 西域 之質(zhì),卑詞幣以禮 匈奴 之使,其意防蓋已弘深。” 李賢 注:“言圣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懼,乃是繫於苞桑也?!?宋 黃庭堅 《書磨崖碑后》詩:“ 明皇 不作苞桑計,顛倒四海由 祿 兒?!薄度龂萘x》第十三回:“人君當守‘苞?!?,太阿誰執(zhí)全綱紀?!?/p>
(4).叢生的桑樹?!对姟ぬ骑L·鴇羽》:“肅肅鴇行,集于苞桑。”
伐柯
伐柯 (fákē) 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則 follow a principle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詩·豳風·伐柯》 指做媒 matchmaker岳珂名句,英宗皇帝寧字御漢體書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