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金鄧千江《望海潮》
云協(xié)天塹,金湯地險(xiǎn),
名藩自古皋蘭。
營(yíng)屯繡錯(cuò),山形米聚,
襟喉百二秦關(guān)。
鏖戰(zhàn)血猶殷。
見陣云冷落,時(shí)有雕盤。
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彎。
看看定遠(yuǎn)西還。
有元戎閫令,上將齋壇。
區(qū)脫晝空,兜零夕舉,
甘泉又報(bào)平安。
吹笛虎牙閑。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靈,毅魄長(zhǎng)繞賀蘭山。
注釋參考
天塹
天塹 (tiānqiàn) 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壕溝 natural moat 長(zhǎng)江天塹 長(zhǎng)江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se River)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李白《金陵》 錢塘江 Qiantang River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馈锻3薄? 黃河 the Huanghe River;the Yellow River 天塹波光搖落日,太行山色照中原?!?金· 李汾《汴梁雜詩(shī)》金湯
金湯 (jīntāng) “金城湯池”的略語(yǔ) impregnable fortress 金湯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跞凇队烂骶拍瓴咝悴盼摹?固若金湯地險(xiǎn)
(1).大地險(xiǎn)阻;地面險(xiǎn)阻?!兑住た病罚骸啊跺琛吩唬禾祀U(xiǎn),不可升也;地險(xiǎn),山川丘陵也?!?孔穎達(dá)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為險(xiǎn)也?!薄端螘ざY志三》:“地險(xiǎn)俗殊,民望絶塞,以為分外,其日久矣?!?清 黃景仁 《鄧家墳寫望》詩(shī):“方今萬里一,地險(xiǎn)安足論!”
(2).指險(xiǎn)要之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汾水》:“上戴山阜,下臨絶澗,俗謂之為‘ 魯般橋 ’,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險(xiǎn)也?!?唐 李商隱 《南朝》詩(shī):“地險(xiǎn)悠悠天險(xiǎn)長(zhǎng), 金陵 王氣應(yīng)瑤光?!?清 黃遵憲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肅公祠》詩(shī):“天驕橫肆地險(xiǎn)失,坐令蚍蟻咸無援。”
名藩
指地方重鎮(zhèn)。《晉書·王國(guó)寶傳》:“時(shí) 王恭 與 殷仲堪 并以才器,各居名藩?!薄杜f唐書·李德裕傳》:“受寄名藩,常憂曠職,孜孜夙夜,上報(bào)國(guó)恩?!?宋 梅堯臣 《葉大卿挽詞》之一:“舊族聲華遠(yuǎn),名藩治行存?!?清 李漁 《與丁太巖方伯書》:“老先生榮蒞名藩,身膺重寄,非惟保障 江 南,亦且屏翰四國(guó)?!?/p>
自古
(1).從古以來?!对?shī)·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nóng)人,自古有年。”《論語(yǔ)·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三國(guó)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宋 歐陽(yáng)修 《定風(fēng)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guó)?!?/p>
皋蘭
亦作“皐蘭”。1.澤邊的蘭草?!冻o·招魂》:“朱明承夜兮時(shí)不可以淹,皐蘭被徑兮斯路漸。” 三國(guó) 魏 阮籍 《詠懷》之五:“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晉 成公綏 《嘯賦》:“藉皐蘭之猗靡,蔭脩竹之蟬蜎。”
(2).山名。在今 甘肅省 蘭州市 南。《漢書·霍去病傳》:“轉(zhuǎn)戰(zhàn)六日,過 焉支山 千有餘里,合短兵鏖 皐蘭 下?!?南朝 梁元帝 《鄭眾論》:“況復(fù)風(fēng)生 稽落 ,日隱 龍堆 , 翰海 飛沙, 皋蘭 走雪。” 唐 沉佺期 《被試出塞》詩(shī):“辛苦 皋蘭 北, 胡 霜損 漢 兵?!?/p>
(3).舊縣名。即今 甘肅省 蘭州市 。 漢 設(shè) 金城縣 , 明 為 蘭縣 , 清 改 皋蘭縣 。 清 姚鼐 《<停云堂遺文>序》:“ 皋蘭 王誡亭 先生,固 秦 中之聰明才杰士也?!?/p>
鄧千江名句,望海潮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