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趙蕃《再用前韻》:
田家雖賤勞,豐歲飽餐粥。
儒士筆以耕,相形無(wú)食肉。
我生文字盟,向日交友卜。
自從此邦來(lái),得君一夔足。
作詩(shī)非野格,悟坡更參谷。
字法皆有師,翩翩信超俗。
誰(shuí)云前輩遠(yuǎn),解使神觀復(fù)。
鸞乃鳳之徒,蕙乃蘭之族。
惟我甚亡賴(lài),于何能見(jiàn)辱。
又何與于人,嗔君否則在目。
寒窗夜沉沉,燈燼落金粟。
芻薪價(jià)益高,窘狀稭然菽。
相看一何有,有子所送菊。
何以得今夕,把君詩(shī)過(guò)讀。
注釋參考
何與
(1).何如;比……怎樣?!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 齊王 ﹞田於海濱……射中獲多,矜而自功。顧謂僕曰:‘ 楚 亦有平原廣澤游獵之地饒樂(lè)若此者乎? 楚王 之獵何與寡人?’” 裴骃 集解引 郭璞 曰:“與猶如也?!薄段倪x·張衡<西京賦>》:“此何與於 殷 人屢遷,前八而后五?” 李善 注:“言欲遷都 洛陽(yáng) ,何如 殷 之屢遷乎?言似之也?!?/p>
(2).猶言與誰(shuí)?!稘h書(shū)·東方朔傳》:“方今 公孫丞相 、 兒大夫 、 董仲舒 …… 司馬遷 之倫,皆辯知閎達(dá),溢于文辭,先生自視,何與比哉?”
(3).猶言何干。 宋 周密 《齊東野語(yǔ)·方巨山爭(zhēng)體統(tǒng)》:“此守臣職也,於都吏何與焉?” 明 李贄 《答以女人學(xué)道為見(jiàn)短書(shū)》:“寃不寃與此人何與,但恐傍觀者丑耳?!?清 李漁 《閑情偶記·頤養(yǎng)·行樂(lè)》:“人之行樂(lè),何與於我?”
否則
否則 (fǒuzé) 如果不是這樣,就… otherwise;or else 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濉?方苞《獄中雜記》 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則闔門(mén)善俟。——明· 高啟《書(shū)博雞者事》在目
在眼前;在視線之中。 唐 杜甫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火云出無(wú)時(shí),飛電常在目?!薄抖膛陌阁@奇》卷八:“只見(jiàn)前堂東軒與那聚賭的小閣,宛然那夜光景在目,卻無(wú)一個(gè)人影?!?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況復(fù)掩自利之惡名,以福羣之令譽(yù),捷徑在目,斯不憚竭蹶以求之耳?!?/p>
趙蕃名句,再用前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