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襄《古靈山試茶歌》:
乳源淺淺交寒石,松花墜粉愁無色。
明星玉女跨神云,斗剪輕羅縷殘碧。
我聞巒山二月春方歸,苦霧迷天新雪飛。
仙鼠潭邊蘭草齊,露牙吸盡香龍脂。
轆轤繩細(xì)井花暖,香塵散碧琉璃碗。
玉川冰骨照人寒,瑟瑟祥風(fēng)滿眼前。
紫屏冷落沈水煙,山月堂軒金鴨眠。
麻姑癡煮丹巒泉,不識(shí)人間有地仙。
注釋參考
不識(shí)
(1).不知道,不認(rèn)識(shí)?!对姟ご笱拧せ室印罚骸安蛔R(shí)不知,順帝之則?!?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shí)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shí)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shí)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shí)羞?!?/p>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吨芏Y·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shí)?!?鄭玄 注:“識(shí),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dāng)報(bào)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人間
人間 (rénjiān) 指整個(gè)人類社會(huì);世間 man’s world;the world 要留清白在人間?!鳌?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巍?沈括《夢溪筆談》地仙
(1).方士稱住在人間的仙人。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按《仙經(jīng)》云:‘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蛻,謂之尸解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此飛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聞?!?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卷三:“ 羅浮山 中有 黃道人 ,相傳 東晉 時(shí), 葛洪 煉丹仙去, 道人 撈其鼎中餘丹吞之,遂為地仙。時(shí)時(shí)披髮氅衣,出行山中?!?/p>
(2).比喻閑散享樂的人。 唐 李涉 《秋日過員太祝林園》詩:“望水尋山二里餘,竹林斜到地仙居?!薄缎挛宕贰るs傳·張?bào)蕖罚骸?筠 居 洛陽 ,擁其貲,以酒色聲妓自娛足者十餘年,人謂之‘地仙’?!?宋 蘇軾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詩:“已向閑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3).比喻美麗的女子。 元 張可久 《醉太平·席上有贈(zèng)》曲:“風(fēng)流地仙,體態(tài)天然,畫圖誰敢鬭嬋娟。” 清 鵝湖逸士 《老狐談歷代麗人記》:“吾所見麗人,約須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麗,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p>
陳襄名句,古靈山試茶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