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豐頓覺民和樂,老子從渠兩鬢蒼
出自宋代李寅仲《題節(jié)庵》:
花木新栽一徑長,小庵如款贊化房。
心清要省鈴齋訟,公退空凝燕寢香。
已約芳菲供幾案,不妨真率釂壺觴。
年豐頓覺民和樂,老子從渠兩鬢蒼。
注釋參考
頓覺
佛教語。猶頓悟。 元 鄧文原 《重刻<禪源詮>序》:“自頓覺至成佛,十重為浄;自不覺至受報,十重為染?!眳⒁姟?頓悟 ”。
民和
民眾和睦團結(jié)。《左傳·桓公六年》:“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薄豆茏印けā罚骸靶笾缘纙e{1~1}民和,養(yǎng)之以德ze{1~1}民合?!?晉 潘岳 《河陽縣作》詩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簡樂民和,不厭來觀柘枝舞。”
民眾的信賴?!妒酚洝こ兰摇罚骸?熊渠 甚得 江 漢 間民和?!薄稘h書·蕭何傳》:“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關(guān) ,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fù)孳孳得民和?!薄读簳ぶ棺銈鳌ゎ檻椫罚骸癌z 顧憲之 ﹞性又清儉,彊力為政,甚得民和。”
老子
老子 (Lǎozǐ) 中國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一說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曾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書的史官),后隱退著《老子》一書。他把宇宙萬物的本體看做“道”,認(rèn)為它是超越時空靜止不動的實體,是產(chǎn)生整個物質(zhì)世界的總根源。他在觀察社會和自然變化時,又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認(rèn)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兩方面的對立之中,它們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政治上他主張“無為”,企圖緩和尖銳的社會矛盾,回到“小國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Laozi 老子 (lǎozi) 父親 father 老年男子的自稱。即老夫 I;me 老子不吃你這一套李寅仲名句,題節(jié)庵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