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聞儒冠不容假,挽致鄒魯無難者
出自宋代陳造《送項(xiàng)平甫教授之成都》:
昔人石穴命西蜀,豈知桃華胥隱腹。
詩人昔吟蜀道難,何曾錦城負(fù)物看。
平時(shí)風(fēng)物今猶故,井絡(luò)坤維神所護(hù)。
漢官威儀二百年,斬新不受胡塵污。
蜀民日為藥市游,家說追歡不說愁。
蜀人之文落中州,中州傖父縮頸羞。
吾徒向來夢(mèng)游處,今日登仙送君去。
遨頭上客人所敬,翰林先生士知慕。
似聞儒冠不容假,挽致鄒魯無難者。
況君筆力西漢前,亟遣人才有揚(yáng)馬。
錦城之樂樂未涯,綠鬢朱顏君更佳。
要奉板輿追勝日,暮萬里橋朝浣花。
古今勝概爭(zhēng)入眼,歸軒日日詩囊滿。
黃鵠東飛定有書,莫靳珠璣只推懶。
注釋參考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妒酚洝めB生陸賈列傳》:“ 沛公 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 鄧生 ﹞詬公謂:‘若乃養(yǎng)馬,而我職弟子員,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贈(zèng)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儒冠之榮,無以加此?!?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 長(zhǎng)干 一見喜且悲,儒冠端被虛名誤。”
不容
不容 (bùróng) 不許;不讓 do not allow 不容置疑(不容許有什么懷疑) 不容許存在;不接納(為世所不客) not allow exist鄒魯
(1). 鄒國(guó) 、 魯國(guó) 的并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里為冠蓋,門成 鄒 魯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xué)碑》:“國(guó)成 陶 唐 ,家成 鄒 魯 ?!?/p>
(2). 鄒 , 孟子 故鄉(xiāng); 魯 , 孔子 故鄉(xiāng)。后因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永寧縣知縣孫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鄒 魯 之遺教,作 江 漢 之名儒?!?/p>
(3).借指 孔 孟 。
無難
沒有困難;不困難?!独献印罚骸胺蜉p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薄度龂?guó)志·魏志·蔣濟(jì)傳》:“以陛下圣明神武之略,舍其緩者,專心討賊,臣以為無難矣?!?/p>
沒有災(zāi)禍?!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盎蚨嚯y以固其國(guó),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guó),失其守宇,若何虞難?”《淮南子·氾論訓(xùn)》:“知所以免於難,而不知所以無難,論事如此,豈不惑哉!” 宋 蘇軾 《洗兒》詩:“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p>
陳造名句,送項(xiàng)平甫教授之成都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