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唐寅《暮春林壑圖》:
逶迤十里平溪路,滴瀝三重下漱泉。
為底時(shí)來(lái)策黎杖,春衣要試浴沂天。
注釋參考
逶迤
逶迤 (wēiyí) 蜿蜒曲折;拐來(lái)拐去 winding;meandering 山路逶迤 匍匐逶迤?!段倪x·劉峻·廣絕交論》 逶迤退食。——《后漢書·楊秉傳》 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猰ao{1~1}澤{1*1}東《長(zhǎng)征》溪路
溪谷邊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張九齡 《赴使瀧峽》詩(shī):“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 唐 王昌齡 《武陵開(kāi)元觀黃煉師院》詩(shī)之一:“欲訪 桃源 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 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shī):“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谿路:山間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詩(shī):“寥寥遠(yuǎn)天靜,谿路何空濛。”
滴瀝
滴瀝 (dīlì) 雨水下滴的聲音 tick三重
(1).三種隆重的禮儀。指祭祀儀式中獻(xiàn)用祼、聲用升歌、舞用《武宿夜》?!抖Y記·祭統(tǒng)》:“夫祭有三重焉:獻(xiàn)之屬莫重於祼,聲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 周 道也?!?/p>
(2).三種隆重的禮儀。指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禮。《禮記·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guò)矣乎?!?鄭玄 注:“三重,三王之禮。” 孔穎達(dá) 疏:“謂 夏 、 商 、 周 三王之禮,其事尊重,若能行之,寡少於過(guò)矣。”
三層。《禮記·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hào),卷我屋上三重茅?!?/p>
唐寅名句,暮春林壑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