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矣前人惠后人,愛之無不用吾情
出自宋代徐元杰《題金華徐伯光義聚規(guī)約》:
至矣前人惠后人,愛之無不用吾情。
寸心千慮規(guī)前定,六世一門家太平。
愈久愈教同保守,不容不念始經(jīng)營。
業(yè)為可繼宜休養(yǎng),夜夜春雷鼻息鳴。
注釋參考
前人
前人 (qiánrén) 以前的人 predecessor 滿意地詳細講述這位詩人與他的前人的不同之處 具有共同遺產(chǎn)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緣關(guān)系 forefathers后人
后人 (hòurén) 后代的人 later generations 后人復(fù)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宮賦》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后人以貫休詩名之?!?宋· 沈括《夢溪筆談》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后裔 posterity 子孫 descendant 后來的人,指新婦 bride 不足迎后人。——《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之無
(1).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2).借指簡單易識之字。 明 劉元卿 《賢奕編·應(yīng)諧·乍解張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識之無?!?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醫(yī)術(shù)》:“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y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不用
不用 (bùyòng) 用不著,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徐元杰名句,題金華徐伯光義聚規(guī)約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