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方岳《再次韻因索紙筆》:
誰何扣門聲啄木,踏雪逢迎寒起粟。
詩筒過我捷於羽,墨滑豈供貂尾續(xù)。
云鏘孤響落瓊璈,頓覺聞韶不知肉。
膽驚強(qiáng)韻婁吐舌,春溢長(zhǎng)箋手幾縮。
鈍根難除捻髭苦,夜凡日熒殘幾燭。
管城子老免冠謝,久不中書三致祝。
擇交正自欠楮生,兩窮相值聲蔌蔌。
端凝賴有弘農(nóng)陶。
時(shí)一浴之云外瀑。
山寒亦聞泓有語,未致兩生長(zhǎng)不足。
誰其下榻徐孺子,不以寒暄事竿牘。
徑須回旋作詩供,縱使長(zhǎng)貧顏有穆。
書生得句如得官,無以藉之眉為蹙。
云煙繭紙生踴躍,涕唾犀毫負(fù)慚恧。
倘非渠輩稱揮灑,未見無虞堪即鹿。
殘風(fēng)剩月幸風(fēng)分,卷軸今當(dāng)汗駒犢。
夜窗賡載有余暇,箋注離騷到蘭菊。
雪鋪玉箋烏絲欄,一一手抄森似束。
毋令千載韓退之,作傳譏嘲老而矣。
注釋參考
下榻
下榻 (xiàtà) 指客人住宿 stay (at a place during a trip) 寄宿 lodge at 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間了?!短一ㄉ取?h3>徐孺子即 東漢 徐稺 。 稺 字 孺子 , 陳蕃 為太守時(shí),以禮請(qǐng)署功曹,既謁而退。 蕃 在郡不接賓客,唯 稺 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 稺 又嘗為太尉 黃瓊 所辟,未就。及 瓊 卒歸葬, 稺 乃徒步往,設(shè)雞酒祭之。事見《后漢書·徐稺傳》。詩文中常用其事。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陽樓》詩:“禮加 徐孺子 ,詩接 謝宣城 ?!?清 顧炎武 《孫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感觸之意遂見乎辭》詩:“儻有 徐孺子 ,隻雞遠(yuǎn)奔從?!?/p>
不以
(1).不為,不因?!抖Y記·表記》:“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薄蹲髠鳌べ夜辍罚骸按蠓蚝巫?,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睹献印るx婁上》:“ 離婁 之明, 公輸子 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宋 曾鞏 《上歐蔡書》:“故其言無不信聽,卒能成 貞觀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洪深 《戲劇導(dǎo)演的初步知識(shí)》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勝,不獨(dú)立吸引注意?!?/p>
(3).無論;不管。《資治通鑒·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應(yīng)嚴(yán)密,不以其日;或異日聽於閤門奏牓子,當(dāng)盡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雖有牙符而無織成圣旨者,不以何人,并勿啟,違者處死?!?/p>
寒暄
寒暄 (hánxuān) 問寒問暖。今多泛指賓主見面時(shí)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yīng)酬話(暄:溫暖) exchange of conventional greetings 地氣反寒暄,天時(shí)倒殺生?!拙右住锻┗ā?h3>竿牘竿牘 (gān dú)竹簡(jiǎn),指書信。
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p>方岳名句,再次韻因索紙筆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