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李商隱《題僧壁》
舍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jié)愿重。大去便應(yīng)欺粟顆,
小來兼可隱針鋒。蚌胎未滿思新桂,琥珀初成憶舊松。
若信貝多真實(shí)語,三生同聽一樓鐘。
注釋參考
貝多
(1).梵語的音譯。意為樹葉。古 印度 常以多羅樹葉寫經(jīng)。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樹。《佛說自誓三昧經(jīng)》:“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為證;詣貝多樹,汝復(fù)為證?!?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木篇》:“貝多,出 摩伽陁國 ,長六七丈,經(jīng)冬不凋。此樹有三種:一者多羅娑力叉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羅多梨。并書其葉,部闍一色取其皮書之。貝多是梵語, 漢 翻為葉。貝多婆力叉者, 漢 言葉樹也。 西域 經(jīng)書,用此三種皮葉,若能保護(hù),亦得五六百年?!?清 閻爾梅 《遂初園詩》:“東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園 種貝多?!币嘧g作“貝多羅”。 清 吳偉業(yè)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詩之三:“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guān)頭。” 清 陳維崧 《賀新郎·中元感懷》詞:“亟倩蘭陀張浄饌,拋?zhàn)髫惗嗔_子,早勘破人間生死。”
(2).借指佛經(jīng)。 唐 張鼎 《僧舍小池》詩:“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顧景星 《<楝亭集>序》:“貝多、金碧、象數(shù)、藝術(shù),無所不窺?!?/p>
(3).傳說中的國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 周成王 元年, 貝多國 人獻(xiàn)舞萑, 周公 命返之。”
真實(shí)
真實(shí) (zhēnshí) 與事實(shí)相符 truth; true; real; genuine; authenic 真實(shí)的故事比虛假的小說還要奇妙三生
三生 (sānshēng) 佛家所說的三世轉(zhuǎn)生,即前生、今生和來生 the three lives of rebirth 世說三生如不謬,共疑巢許是前身?!拙右住顿?zèng)張?zhí)幨可饺恕?三生有幸李商隱名句,題僧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六月飛將遠(yuǎn),三冬學(xué)已精作者:韋嗣立作品: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zèng)答
- 安得蠻戶千張機(jī),為我織此明霞錦
- 茜桃凝粉,薰蘭漲膩,翠愁紅損。
- 誰何羽衛(wèi)重。
- 拾得鐵丸無處用,為君打散四山云。作者:陸游作品:山中小雨得宇文使君簡問嘗見張僊翁乎戲作一
- 西園夜?fàn)T偏堪憶,曾為題詩刻半紅。作者:陸龜蒙作品:奉和襲美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次韻
- 姮娥貪共,暮雨朝云,忘了中秋。作者:張孝祥作品:訴衷情·晚煙斜日思悠悠
- 燕梁寂寂篆煙殘,偷得勞生數(shù)刻閑作者:陸游作品:焚香晝睡比覺香猶未散戲作
- 昔去悲殊俗,今來念舊游。作者:白居易作品:發(fā)白狗峽次黃牛峽登高寺卻望忠州
- 妾命似春冰,不受杲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