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道行《偈十首》:
從上宗門事,直是少時(shí)輩。
兔子不吃窠邊草,象王走入野狐隊(duì)。
若是少林禪,達(dá)磨自不會(huì)。
為甚如此,苦瓠苦連根,甜瓜甜徹蒂。
注釋參考
兔子
(1).兔的通稱。 宋 梅堯臣 《和永叔內(nèi)翰戲答》詩(shī):“固勝兔子固勝鶴,四蹄撲握長(zhǎng)啄啄?!?/p>
(2).詈詞?!都t樓夢(mèng)》第七五回:“你們這起兔子,真是些沒良心的忘八羔子!”
不吃
不吃 (bùchī) 避免(如錯(cuò)誤的、不合適的,令人討厭的或有害的事物) eschew 正常的吃素的人只是不吃魚、肉和禽類 有意避開某事物;放過 miss 不吃最后一道甜食 不買帳 do not give in to;refuse to obey 軟硬不吃象王
(1).象中之王。佛經(jīng)中常用以比喻佛的進(jìn)退威儀?!斗ㄔ分榱帧肪硎逡秳偬焱踅?jīng)》:“二十七,進(jìn)止如象王;二十八,容儀如師子王;二十九,行步如鵝王。”
(2).佛教語(yǔ)。喻佛或菩薩?!赌鶚劷?jīng)》卷二三:“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象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唐 李嶠 《洛州昭覺寺釋迦牟尼佛金銅瑞像碑》:“以犧帝龍顏之相,謁象王螺髻之容。”
(3).引申為像佛那樣救世的人。 沉曾植 《寄太夷》詩(shī):“物論有齊鯤子小,人間何世象王來?!?/p>
野狐
(1).即狐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mèng)華錄·州橋夜市》:“ 王樓 前貛兒野狐肉,脯鷄。”
(2).見“ 野狐禪 ”。
釋道行名句,偈十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