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黃庭堅《新寨餞南歸客》:
初更月蝕缺半璧,三更北風(fēng)雪平屋。
夜寒置酒送歸客,長歌燕雁燈前落。
故園無書已十月,目極千里云水隔。
客方有行乃未已,歸且經(jīng)予江上宅。
比鄰諸老應(yīng)相問,為道於今不如昔。
新知翻手覆手閑,故人江南與江北。
有時日高天氣清,炙背南軒把書策。
可憐斯人巧言語,今已埋沒黃土陌。
乃知生前傾意氣,不用身后書竹帛。
往在江南最少年,萬事過眼如鳥翼。
夜行南山看射虎,失腳墜入崖底黑。
卻攀荊棘上平田,何曾悔念身可惜。
辭家上馬不反顧,談笑據(jù)鞍似無敵。
邇來多病足憂虞,平地進(jìn)寸退數(shù)尺。
意氣索然成老翁,所有鬢發(fā)猶未白。
閑居為婦執(zhí)薪爨,宿處野人爭臥席。
昔壯今衰殆不如,吾恐未必不為福。
寄聲諸老善自愛,客行努力更強(qiáng)食。
門前種柳今幾長,戒兒勿令打鸂鶒。
春晚歸來躑躅間,為公置酒臨江閣。
注釋參考
荊棘
荊棘 (jīngjí) 荊:荊條,無刺;棘,酸棗,有刺。兩者常叢生為從莽。也泛指叢生于山野間的帶棘小灌木 thistles and thorns 斬荊棘。——宋· 蘇洵《權(quán)書·六國論》上平
(1).舊時書牘中遇尊稱之詞時,另行抬寫,與上行齊平,謂之上平?!度龂尽の褐尽り惲敉鯅J傳》:“凡詔命、制書、奏事、上書諸稱 燕王 者,可皆上平。”
(2).《切韻》、《廣韻》、《集韻》等韻書,因平聲字多,分為上、下兩卷,稱上卷為上平,稱下卷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凡例》:“舊韻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凡二百六韻,今依《平水韻》併通用之韻,為一百七韻?!?/p>
(3).漢語平聲字的聲調(diào)分為陰平和陽平兩種。稱陰平為上平,陽平為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