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 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
摘自《喻世明言·卷三》
解釋:哪里都有安身的地方,用不著死守一處。
原文摘要:
銀子一兩,權(quán)助搬屋之費。持你家過屋后,再來看你。”金奴接了果子并銀兩,母子兩個起身謝道:“重蒙見惠,何以克當(dāng)!”吳山道:“不必謝,曰后正要往來哩。”說罷,起身看時,箱籠家火己自都搬下船了。金奴道:“官人,去后幾時來看我?”吳山道:“只在一五日司,便來相望?!苯鹋患覄e了吳山,當(dāng)日搬人城去了。正是: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且說吳山原有害夏的?。好窟^炎天時節(jié),身體便覺疲倦,形容清減。此時正值六月初旬,因此請個針灸醫(yī)人,背后灸了幾穴火,在家調(diào)養(yǎng),不到店內(nèi)。心下常常思念金奴,爭親灸瘡疼,出門不得卻說金奴從五月十七搬移在橫橋街上居住。那條街上懼是營里軍家,不好此事,路又僻拗,一向沒人走動。胖婦人向金奴道:“那曰吳小官許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