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自蓬山得,泉經(jīng)太液來(lái)
出自唐代司空曙《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
香殿留遺影,春朝玉戶開(kāi)。
羽衣重素幾,珠網(wǎng)儼輕埃。
石自蓬山得,泉經(jīng)太液來(lái)。
柳絲遮綠浪,花粉落青苔。
鏡掩鸞空在,霞消鳳不回。
唯馀古桃樹(shù),傳是上仙栽。
注釋參考
蓬山
(1).即 蓬萊山 。相傳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望 玄洲 而駿驅(qū),指 蓬山 而永騖?!?唐 李商隱 《無(wú)題》詩(shī):“ 蓬山 此去無(wú)多路,青鳥(niǎo)殷勤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棲真》:“舊人重到, 蓬山 路通?!眳⒁?jiàn)“ 蓬萊山 ”。
(2).官署名。秘書(shū)省的別稱。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更掌蓬山之務(wù),麟圖緝謚?!薄杜f唐書(shū)·劉子玄傳》:“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蕓閣之中,英奇接武?!?宋 陸游 《喜楊廷秀秘監(jiān)再入館》詩(shī):“公去蓬山輕,公歸蓬山重?!眳⒁?jiàn)“ 蓬萊 ”。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陜西省 長(zhǎng)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kāi)鑿,周回十頃。池中筑 漸臺(tái)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yú)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后 太液 ?!眳㈤啞度o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lè)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tǒng)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mén)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shí)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長(zhǎng)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duì)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臺(tái)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mén) 水門(mén)流入。
司空曙名句,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