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李呂《酬令裕見寄之什》:
伯才不鼓琴,良為知音撤。
淵明琴無弦,荊扉晝常閉。
吾道傳滄洲,初不待識別。
叔孫志諧俗,禮樂用綿蕝。
子陵持正論,阿庚腰領絕。
寧可負鑿方,枉尺未應屑。
郊居本寂寞,況乃生計拙。
食指日益敏,資用時告竭。
客至坐無氈,竊與鄭公埒。
天隨拾杞菊,焉能饜餔餟。
平生所厚人,過門或電制,嘗聞貴易交,一命已變節(jié)。
包苴既無魚,裋褐倦造謁。
闊遠故人書,誰復訪衰苶。
有焰手可炙,其如火不熱。
聞酸蚋必聚,其如醯不冽。
向來出肺肝,生死語虛設。
醇風恣澆漓,仁義從蕩滅。
江湖足相忘,何苦怨離別。
黃君忘年友,歲寒我輩列。
抗志忌詭隨,講究亦可悅。
高堂甘旨奉,敢以貧故闕。
姑從敩學半,俯首棲林樾。
近枉寄贈篇,用意尤清切。
似聞於易道,瑯誦口不輟。
顧慚澤畔癯,韋編老披閱。
未達言外意,搔首漫卼臲。
三圣日星垂,墻仞靡容瞥。
動靜本自然,發(fā)明賴前哲。
屈伸相感觸,至理甚昭晰。
泰反復于隍,而順出自穴。
機緘默循環(huán),勿用騰口說。
寒泉終可食,但貴井常渫。
正乏雙南金,報稱愧滅裂。
見許惠然來,諒不出良月。
莫學王子猷,興盡江天雪。
注釋參考
子陵
嚴光 的字。 東漢 馀姚 人。曾與 漢 光武帝 劉秀 同游學, 劉秀 即位后,改名隱居,后被召至京師 洛陽 ,授諫議大夫,不受而退隱于 富春山 。 唐 劉長卿 《泛曲阿后湖簡同游諸公》詩:“且習 子陵 隱,能忘生事憂?!?唐 溫庭筠 《渭上題》詩:“ 呂公 榮達 子陵 歸,萬古煙波繞釣磯。” 宋 范仲淹 《過方處士舊隱》詩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廬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釣臺在。” 明 王世貞 《鳴鳳記·獻首祭告》:“早知道禍機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 子陵 、 靖節(jié) 也來追?!?/p>
持正
(1).持守公正?!妒酚洝|越列傳》:“ 繇王 不能矯其眾持正?!?李大釗 《“五一”MayDay運動史》四:“檢察官要求死刑,但陪審官很公平持正,判決 魯非優(yōu) 無罪。”
(2).操守正派。 唐 獨孤及 《代書寄上李廣州》詩:“推誠魚鱉信,持正魑魅怛?!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十:“久欲與相公納一側室,一來為相公持正,不好妄言;一來未得其人,姑且隱忍?!?/p>
腰領
(1).腰部與頸部。兩者為人體的重要部分,斷之即死,故常喻致命之處?!豆茏印ば】铩罚骸?管仲 曰:‘斧鉞之人也,幸以獲生,以屬其腰領,臣之祿也?!薄逗鬂h書·李云傳》:“昔 高祖 忍 周昌 不諱之諫, 成帝 赦 朱云 腰領之誅,今日殺 云 ,臣恐剖心之譏復議於世矣?!?宋 蘇軾 《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疎遠小臣,腰領不足以薦鈇鉞,豈敢以非災之蝗,上罔朝廷乎?” 清 唐甄 《潛書·審知》:“一不得當,大則覆軍亡國,小則不保腰領,非小禍也。”
(2).裳有腰,衣有領,故以“腰領”借指關鍵或要害。 宋 蘇轍 《殿試武舉策問》:“朕以天下為度,懷柔四夷。而西戎背誕,腰領未得。”
李呂名句,酬令裕見寄之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沖破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