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出自唐代司空?qǐng)D《二十四詩(shī)品》:
俯拾即是,不取諸鄰,與道俱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與不奪,強(qiáng)得易貧。
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注釋參考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孔穎達(dá)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xiǎn)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薄逗鬂h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cè)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shī):“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p>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shī):“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fēng)轉(zhuǎn)良夜。”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韋應(yīng)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shī):“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明 李攀龍 《仲春虎丘》詩(shī):“古剎云光杳,空山劍氣深?!?李大釗 《警gao{1~1}全{1*1}國(guó)父老書》:“空山已無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采蘋
(1).采集浮萍?!对?shī)·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清 厲鶚 《蘋洲和鮑明府》之一:“日落采蘋去, 江 南春色明。”
(2).《詩(shī)·召南》篇名。《詩(shī)·召南·采蘋序》謂“《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薄蹲髠鳌る[公三年》:“風(fēng)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焙笠蛞浴安商O”贊美德行。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學(xué)士挽辭》:“種橘園林無舊業(yè),采蘋洲渚有新篇。”
薄言
(1).急急忙忙?!对?shī)·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高亨 注:“薄,急急忙忙。言,讀為焉或然?!?漢 王粲 《從軍詩(shī)》之一:“盡日處大朝,日暮薄言歸?!?唐 劉禹錫 《送李策秀才還湖南》詩(shī):“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清 方文 《王雷臣待御招同沉仲連李叔則喜而作歌》:“我謁 王公 霜?dú)饷C,適有三賢先在屋。薄言取酒御風(fēng)寒,涓滴纔濡春滿腹?!币徽f為助詞。見 清 劉淇 《助字辨略》卷五。
(2).淺薄的話。多用作謙詞。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鬢髮班白,幸逢推薦,恩命垂至,自貽顛危,昏昏薄言,罔知攸處?!?宋 梅堯臣 《送王判官同提點(diǎn)坑冶》詩(shī):“聊此陳薄言,忉怛不能重。”
悠悠
悠悠 (yōuyōu) 長(zhǎng)久,遙遠(yuǎn) be remote in time or space;long-standing;long 悠悠長(zhǎng)夜 遙遠(yuǎn)的 remote 悠悠未來 形容從容不迫 leisurely 眾多 many 荒謬 absurd 悠悠之談 飄動(dòng)的樣子 flying 羌笛悠悠雪滿地。——宋· 范仲淹《漁家傲》 庸俗 vulgar 形容憂傷 sad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爾心?!铣骸?丘遲《與陳伯之書》 形容悠閑自在 leisurely 白云千載空悠悠?!啤?崔顥《黃鶴樓》 悠悠自得天鈞
亦作“ 天均 ”。1.謂天然均平之理?!肚f子·齊物論》:“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成玄英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陸德明 釋文:“本又作均?!薄肚f子·寓言》:“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huán),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南朝 宋 謝鎮(zhèn)之 《重與顧道士書》:“故卑高殊物,不嫌同道;左右兩儀,無害天均?!?唐 司空?qǐng)D 《二十四詩(shī)品·自然》:“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章炳麟 《四惑論》:“神教衰而歸敬于宿命,宿命衰而歸敬于天鈞?!?/p>
(2).指極北之地。
(3).比喻心。 清 劉獻(xiàn)廷 《廣陽雜記》卷二:“事之成敗,猶兵之勝負(fù),固不可以此動(dòng)我天鈞?!?/p>
(4).指鈞天廣樂。神話中的一種天界音樂。 唐 皮日休 《上真觀》詩(shī):“天鈞鳴響亮,天祿行蹣跚。”
司空?qǐng)D名句,二十四詩(shī)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古臺(tái)直上,倚高寒、長(zhǎng)嘯月明中作者:張可久作品:木蘭花慢 德清縣圃愛山亭
- 虞經(jīng)夏典,茲禮未遑作者:佚名作品:郊廟歌辭。祀九宮貴神樂章。豫和
- 壯士束手猛將死,胡來侮人猶小兒
- 潮信催客帆,春光變江樹
- 和風(fēng)細(xì)動(dòng)簾帷暖,清露微凝枕簟涼作者:白居易作品:春早秋初因時(shí)即事兼寄浙東李侍郎
- 一簇樓臺(tái)如畫出,數(shù)群鷗鷺?biāo)萍疑?/a>作者:魏野作品:和寇寺丞夏日游麗春園
- 寳纓天冠儼四眾,長(zhǎng)年造極筆愈縱
- 離情欲噎難忘言,補(bǔ)天自有妙手存作者:曾豐作品:送馬少卿自廣東漕易江西憲
- 幸遇真仙來海上,丹藥肯長(zhǎng)留
- 君子貴養(yǎng)源,毋事駕說勞作者:劉應(yīng)時(shí)作品:讀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