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韋應物《灃上寄幼遐》:
寂寞北京到城闕,北京惆悵返柴北京荊。
端居無所為,念子遠徂征。
夏晝?nèi)艘严?,我懷獨未寧?br>忽從東齋起,兀兀尋澗行。
罥掛叢榛密,披玩孤北京明。
曠然西南望,一極山水情。
周覽同游處,逾恨阻音形。
壯圖非旦夕,君子勤令名。
勿復久留燕,蹉跎在北京。
注釋參考
寂寞
寂寞 (jìmò) 冷清孤單;清靜 solitary;lonely;lonesome 寂寞難耐 靜寂無聲 deadly still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時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段倪x·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p>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fā)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云密邇,瞻途莫從?!?/p>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稘h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鄭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薄段簳ぴ瓊鳌罚骸坝直本┲浦?,未皆允帖,繕俢草創(chuàng),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茍宜革,何必仍舊?!?/p>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zhèn)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fā)祥于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薄杜f五代史·漢書·高祖紀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jīng)駐蹕于此。《宋史·仁宗紀三》:“﹝ 慶歷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nèi)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于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nèi)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天 ,復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習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后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城闕
城闕 (chéngquè) 城門兩旁的瞭望閣樓 the watch tower on either side of the city gate 宮殿 imperial palace 城市,特指京城 city;capital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啤?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惆悵
惆悵 (chóuchàng) 傷感;愁悶;失意 melancholy 羈旅而無友生,惘悵兮而私自憐?!冻o·九辯》 惆悵人亡書亦絕,后人無復見《青囊》!——《三國演義》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韋應物名句,灃上寄幼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