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佚名《打麥謠》:
打麥,麥打。三三三,舞了也。
注釋參考
打麥
(1).用工具使麥子去皮或脫粒。 宋 陸游 《禽言》詩:“老翁老尚健,打麥持作飯?!比纾捍螓湀?。
(2).兒童的一種游戲。有節(jié)奏地以掌相拍打,聲音像打麥,故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打麥》:“《唐書》: 武元衡 之將遇害也,京師童謡曰:‘打麥三三三。’今俗兒戲有打麥,鼓掌作打麥聲,后必三拍之,抑緣此也?!眳㈤啞杜f唐書·武元衡傳》。
三三
(1).謂三乘以三。《宋書·律歷志上》:“黃鐘之律長九寸,物以三生,三三九,三九二十七,故幅長二尺七寸,古之制也。”
(2).童謠名。 宋 蘇軾 《會雙竹席上奉答開祖長官》詩:“算來九九無多日,唱著三三憶舊游?!?王文誥 輯注引 馮應榴 曰:“《唐書》童謡:打麥三三三。” 明 袁宏道 《法華庵同諸開士限韻》:“農人占九九,童子契三三?!?/p>
(3).指三三徑。 清 曹寅 《寄題東園》詩之六:“桃塢下多蹊,三三別一徑?!眳⒁姟?三三徑 ”。
(4).三同、三讓、三虞的合稱?!兑葜軙ほ褐\》:“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無聲。三讓:一近市,二賤粥,三施資。三虞:一邊不侵內,二道不毆牧,三郊不留人。王曰:‘嗚呼!允從三三無咈,厥徵可因。’” 孔晁 注:“言三讓、三同、三虞無違,言善徵可用以立功也。”
了也
宋 元 白話作品的語氣助詞,相當于“啦”。 元 李致遠 《還牢末》第一折:“這是我的不是了也。”《前漢書平話續(xù)集》卷中:“此事泄漏了也。”《七國春秋平話》卷上:“ 孫子 在那里了也?”
佚名名句,打麥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