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紹嵩《城西野行》:
細(xì)草疏花自在春,悠悠煙水似天津。
垂揚(yáng)一徑深深去,白鳥雙飛不避人。
注釋參考
一徑
亦作“ 一逕 ”。1.一條小路。《晉書·賈充傳》:“ 充 帳下都督 周勤 時(shí)晝寢,夢(mèng)見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唐 杜牧 《郡齋獨(dú)酌》詩:“溪南重迴首,一徑出修篁。” 宋 楊萬里 《桑茶坑道中》詩之八:“山根一徑抱溪斜,片地纔寬便數(shù)家?!?清 錢謙益 《香山寺》詩:“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復(fù)岡迴一徑清?!?/p>
(2).徑直?!毒┍就ㄋ仔≌f·錯(cuò)斬崔寧》:“明日捉個(gè)空,便一逕到 臨安府 前叫起屈來?!?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衝軍陣,鞭駿馬,一徑地西南上迓?!?元 關(guān)漢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兒除授 潭州 為理,一徑的來望姑姑?!薄端疂G傳》第四二回:“再停兩日,點(diǎn)起山寨人馬,一徑去取了來?!薄赌鹾;ā返谒幕兀骸伴L班要去通報(bào), 雯青 説:‘不必?!h著,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間屋里去?!?魯迅 《野草·狗的駁詰》:“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mèng)境,躺在自己的床上?!?/p>
(3).方言。一直。謂持續(xù)不斷。《海上花列傳》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爺 一徑搭 沉小紅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紅 本事大哉?!?朱自清 《葉圣陶的短篇小說》:“后來又在一個(gè)鄉(xiāng)鎮(zhèn)--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著小學(xué)教師?!?/p>
深深
深深 (shēnshēn) 形容程度深或強(qiáng)烈 deep;keen 在深深的痛苦中 指進(jìn)入的距離遠(yuǎn) far 把樁深深打進(jìn)地下白鳥
(1).白羽的鳥。鶴、鷺之類?!对姟ご笱拧れ`臺(tái)》:“麀鹿濯濯,白鳥翯翯?!?唐 劉長卿 《題魏萬成江亭》詩:“蒼山隱暮雪,白鳥沒寒流?!?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禽一·鷺》:“鷺鷥、絲禽、雪客、舂鋤、白鳥。” 陳毅 《中秋》詩:“紅云滾滾稻粱熟,白鳥翻翻荷柳愁?!?/p>
(2).蚊的別名?!洞蟠鞫Y記·夏小正》:“﹝八月﹞丹鳥羞白鳥。丹鳥也者,謂丹良也。白鳥也者,謂蚊蚋也?!?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白鳥,蚊也。 齊桓公 臥於 柏寢 ,謂 仲父 曰:‘吾國富民殷,無餘憂矣。一物失所,寡人猶為之悒悒,今白鳥營營,饑而未飽,寡人憂之?!蜷_翠紗之幬,進(jìn)蚊子焉?!?清 曹寅 《西軒納涼口號(hào)》之六:“六月此間無白鳥,藤輪隨意入 華胥 。”
(3).比喻貪夫、贓吏。 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詩:“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仇兆鰲 注:“白鳥比貪夫,青蠅比讒人?!?宋 蘇舜欽 《答子履》詩:“蒼蠅休聚謗,白鳥已為羣?!?宋 黃庭堅(jiān) 《衛(wèi)南》詩:“白鳥自多人自少,污泥終濁水終清?!?/p>
雙飛
(1).成對(duì)飛翔。 三國 魏 曹丕 《清河作》詩:“愿為晨風(fēng)鳥,雙飛翔北林。” 唐 李白 《雙燕離》詩:“雙燕復(fù)雙燕,雙飛令人羨?!?/p>
(2).常比喻夫妻情篤?!稌x書·后妃傳上·左貴嬪》:“惟帝與后,契闊在昔。比翼白屋,雙飛紫閣。”《花月痕》第四四回:“比翼雙飛,頻伽并命;生既堪憐,死尤可敬?!?/p>
避人
猶避世。 唐 吳融 《偶書》詩:“只此無心便無事,避人何必 武陵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阮懷寧》:“ 阮 避人於此山,每夕與狎客飲,以三鼓為節(jié)。”亦指避世之人。 清 方文 《乾明寺雜詠》:“野寺荒涼三五間,避人于此暫休閒?!?/p>
釋紹嵩名句,城西野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白楊風(fēng)起秋山暮,時(shí)復(fù)哀猿啼一聲。作者:胡駢作品:經(jīng)費(fèi)拾遺舊隱
- 春風(fēng)不獨(dú)開春木,能蹙浪花高似屋作者:梅堯臣作品:阻風(fēng)秦淮令狐度支寄酒
- 旌旗遮御路,舟楫滿官河
- 見渠顏面得渠心,湛如瞳子堅(jiān)如鐵作者:曾幾作品:許公華遺潘衡墨云其女所造也
- 暗谷疑風(fēng)雨,幽巖若鬼神作者:張循之作品: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
- 同谷曾談話,知君筆陣橫
- 吳剛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
- 門臨滄海千重險(xiǎn),地壓高丘一再成
- 平生不鑷白,霜雪滿鬢眉
- 毿毿被其體,號(hào)為綠毛仙作者:皮日休作品:太湖詩以毛公泉一瓶獻(xiàn)上諫議因寄
- 皇雅十首《西師》六章——— 尹洙〔宋代〕
- 景靈宮聞子規(guī)——— 楊萬里〔宋代〕
- 思故鄉(xiāng)第一百五十六——— 文天祥〔宋代〕
- 入睦州分水路憶劉長卿——— 李嘉祐〔唐代〕
- 江南清明——— 鄭準(zhǔn)〔唐代〕
- 詠柳——— 石延年〔宋代〕
- 次韻答達(dá)善季辯——— 舒岳祥〔宋代〕
- 寄張明真——— 王隨〔宋代〕
- 水龍吟(六月宴雙溪)——— 吳泳〔宋代〕
- 送黃生還臨安——— 王铚〔宋代〕